本周读了刘心武所著《钟鼓楼》一书,初读的时候就忍不住对这些句子划了线。读完后,再去细细品读,越发觉得真是句句在理。不信你听:
0 1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以比较轻易地涤荡繁缛的迷信习俗,却很难消除存在于人们内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
接受过新时代文化教育的我们自然知道世界无神鬼,也没有科学证明结婚时双数日子便是好日子,奇数日子便不好,更没有研究表明本命年结婚便会婚后不幸福,容易惹灾祸。我们嘴上反对着“本命年不可以结婚、奇数日子结婚不吉利”这些迷信思想,但实际上:请老天保佑逢考必过,结婚选个良辰吉日(偶数日、8点出发),还是更想图一个吉利,而“吉利”这一个想法也许便是根植于我们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
0 2
“人生也真有意思,没长大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儿玩,一块儿闹;越往大长,差别就越显,人跟人就竞争上了;可到老了的时候,瞧,就又能差不多了,又一块儿玩,一块儿聊……”
个人感觉这句话对人生的总结很精辟!小时候的我们一起捏泥巴、玩弹珠,保持着那股子纯真,嘻嘻哈哈地过着童年,长大了开始为各自的生计奔波,有人飞黄腾达,有人一文不值,有人官运亨通,有人锒铛入狱,在忙碌中攀比着、竞争着,人与人之间话少了,心眼多了,被时代裹挟着前进。待老了,除跳出阶级壁垒的那群人,更多的人又重回彼此视野,相约下棋钓鱼,话多了,心眼变少了,只是这种玩乐之下可能少了儿时的那纯真无暇,更多是对寂寞的排遣。
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是回归原点,少年我们稚嫩,青年我们奋斗,老年我们归来,历经世间百般磨难,待归来之时仍为少年!
0 3
“你之所以能保持一种“大市民”的优越感,恰恰是由于有许许多多的“小市民”在社会上为你以及你引以为同类的人,填补着你以及你引以为同类的人所不甘、不屑去填补的社会空隙——并且绝非小而无碍的空隙。”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面说:“幸运的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不幸的人承担了不幸,如果没有不幸的人,那么幸运也就没有了意义。”“大市民”所享受的优越,地位上的满足感,恰恰正是“小市民”衬托出来的结果,不应觉得自己了不起。
想一想,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会有作者所说的“大市民”思想,面对服务业人员时是否滋生出一种地位优越感,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层次:自己努力读书有所成就,享受优越服务理所应当,他们没有用心读书,就应低声下气干好服务。在这种思想之下便会缺少对服务人员应有的尊重,缺乏沟通上的耐心,说话口气上可能就会颐指气使。但是要知道,劳动并无高低贵贱,有的只是分工不同,愿我们皆能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
04
“何必对眼前的某些阴暗的东西那么痛不欲生呢?时代的步伐既然迈进得这么快,它所来不及清扫的旧时代积垢必然显得更加触目惊心,问题确实在于你要有历史的眼光,冷静、沉着地去对待这些东西”
生活在世,免不了看见黑暗,遭遇不公,那我们能做什么呢?吐槽官宦不作为?痛骂别人小市民嘴脸?当然可以,人之常情嘛。可今日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历史的眼光。非学区人走后门进了学区就读,无能之人溜须拍马官运亨通,历朝历代皆有不公,但依靠不公带来的利益也只是暂时的!利用非公平手段得到利益时有多得意、开心,锒铛入狱踏入牢房时候就有多后悔、悲凉。一切正在向好,一切自会向好,给社会多一点耐心!
05
“一个人是不可能事先拟定好一个既定目标,然后沿着一条直线达到目标的。人们所达到的目标,往往并非他的初衷。决定一个人命运走向的,往往是一批复杂的矩阵因素。混乱中产生出秩序,不自觉中升华出悟性。”
樊登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我想这不确定性,就像是这句话中的复杂的矩阵因素,就像生活中的风和浪……。细细想来,一个人就算拟订了所有未来的计划,也总是会被这个那个突发情况打破,更别说目标了。
就比如我们来到今日头条这个平台,是抱着怎么的初衷呢:赚钱?分享?记录生活?如果是为了赚钱来到这里,我相信绝大多数都给自己设定了更新计划,可能也有月度甚至年度目标,但行至中途,当我们被生活中这个那个意外因素干扰,我们又能坚持多久呢?
所以,走远了走久了,有时候很清晰的目标也会突然变得模糊不清。其实这个平台,个人感觉更像一种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舞台,我们在这里不用像朋友圈那样隐藏自己,放心地去分享。看到别人点赞,评论,有人一起讨论,快乐就是这么简单,而且平台又给我们激励,虽然不多,但那也是对我们的认可。
愿路过的每一位都能心有所往,在这里“看见更大的世界”。欢迎留言讨论,有评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