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学校门口有个老头推一个自行车,自行车的后座上放一个木箱,木箱里放有钢笔和配件,还兼顾在钢笔上刻字伙计。1-2毛就可以刻一个山水或花鸟,5毛钱可以刻武松打虎或是杨家将人物。很快,2-3分钟就刻好了,还要涂上金色的粉末。这种记忆已经几十年不曾出现。
在商丘我有幸遇到修笔人张清宾,72岁的张清宾与钢笔打了近60年的交道,他说他的一生已经与钢笔无法分割。
在学校大门口,张清宾一辆“座驾”三轮车,三轮车的后兜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笔,水笔、油笔、钢笔……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要学生一下课,他的摊子前总有干不完的活。1966年走到汝南时,除去吃喝等费用,他一周可以积攒下15元钱寄回家里。张清宾说,那时候在钢笔上刻人名收两分钱,刻一只鸟收5分钱,刻一对龙凤收2角钱。自己能挣那么多钱,全凭手艺好,干活快。
现在很多人在钢笔上刻字也是为了一种情怀。
在刻字的笔杆上涂上金粉。
这种手艺渐渐退出人们视线,现在见到还是感觉无比好奇和新鲜。
给孩子刻字也是为了讨彩头和一种情怀。
张清宾会把自己的名片散给别人。
励志的名句。
张清宾展示自己的作品。
当地的媒体对张清宾的坚守做了报道,他把报纸复印下来贴到三轮车上,也算给自己做广告。
奋飞
张清宾不忙的时候和围观者交流,讲自己当年如何闯荡江湖。
张清宾说,他熟悉的一些老师傅,都已作古,新干家再没遇到,他可能已经是市区最后一个还在修钢笔的手艺人。他还说,他已经管不了这门手艺今后的未来了。不挣钱,没人主动来学,他早已无能为力。唯一让他稍感欣慰的是,近两年,随着大众对书写规范的重视,学生中使用钢笔的人数有了回升。“也许以后修钢笔这行还有盼头。”
虽然这种手艺慢慢淡出人们视线,会消失在经济大潮中,但我还是希望张清宾老人在坚守的同时做好传承。
张德钊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使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