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语----感受“和谐”与“诚信”的力量 2007-02-06 10:54:21| 分类: 文学时代|字号 订阅
每当年味越来越浓的时候,新年寄语或相互祝福也成为人们新年礼仪方面的传统方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相互祝福的内容和形式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是彩信、短信、图片等形式载体更是以其个性化的风格张扬其独特的魅力。但相互祝福作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但增加了节日的情趣,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今天,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前夕,我将以自己的方式和话题作为切入点,以此作为我的新年寄语吧!有一种说法,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概念紧密结合起来,说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确是有一定道理。
本人也认为,将“诚信”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其目的和意义都是讲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所以,讲“诚信”,其实质就是讲“人德”和讲“商德”的高度统一;“人德”即人的综合素质与品性,而“商德”主要指人在商业活动中的道德与行业的准则。
在过去一年中,国家首次将“和谐”一词作为治理社会与促进发展的理念之一,其根本在于通过先进的制度及合理的机制等手段调和与平衡各种利益和各种矛盾,为人们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在这个具体执行实施的过程中,也让大多数老百姓直至全社会逐渐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
所以,在“和谐”理念的大构架下,“诚信”一词所蕴涵的一切对人的综合要求,必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与“和谐”一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讲“和谐”,离不开解决问题机制的确立,而机制的确立与执行或遵守,都是以人的参与和认同为思想基础,其中讲“诚信”与“诚信”所激发的影响更是这个基础的社会力量。
也就是说,只有社会“诚信”了,“和谐”依托于某种构架与机制才真正彰显出它的本质和生命力,我想无论是从社会稳定还是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这里都会找切合点;否则,只会走在有驳于国家的理想与老百姓对生活美好愿望的反道上去。所以,我们的社会如果让不“诚信”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后遗症吞噬了人的灵魂或者亵渎了“诚信”的话,那么人的劣根性就会无限制的得到膨胀和延伸,久而久之,当这样的社会矛盾发生到不可调和的状态下时,所支撑社会的各种体系都会发病甚至轰然倒塌。
特别是国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旧的体制与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在一起,时时发出不稳定、不和谐的音符。当然,改革就是打破与其社会发展和世界潮流不相适应的旧体制,其实质就是社会利益的重新整合和分配,其成败和最终目的是不是让老百姓甚至全社会都能够享受到为此付出代价的成果!我想这是一个大事大非的问题,也是国家审时夺度,根据历史经验教训和社会发展状态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和长远战略。
天下“和谐”,也是作为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也是在社会发展的规律中所追寻的理想境界。其中,“诚信”在任何时候,作为社会“和谐”与进步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元素和行为原则,自然扮演了“人德与商德”及道德基础之上人文的、伦理的诸多角色,而这些角色与其他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元素”一起共同构成了影响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基石,并依此获取人们的广泛共识。
特别是国家提出一系列与“和谐”社会相关的方针政策,其目的也在于创造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让社会竞争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尊规守则的平衡状态。因为,“诚信”的本质和结果是互惠互利,双方或者多方通过友好协商制订一种规则和方式解决彼此的需求,即所谓体现合作“双嬴”的实质目的,而在实际操作中以相对的妥协和互谅互让作为“诚信”的基础,而不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
尽管现实主义认为:不讲“诚信”是对一种相对公平的、规则的玩弄和践踏,就其根源我们总会追溯到人性的自私与贪婪的层面上解读这个问题。但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历史进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人的自私、贪婪与劣根性的危害性限制在最小程度,大到无论从创造制度、设计制度,到执行制度,再到逐渐完善制度;小到一些具体事物具体规则的制定等等,都是在为人类自身的繁荣和发展的崇高理想而努力。
既然“诚信”,作为社会活动对人的一种必然要求或成为人们思想道德的共识,但与其“诚信”本质相反的则是“欺诈”。
而“欺诈”的结果必然以社会的基本道德背道而驰,其所产生的跗面效应尽管为“诚信”的力量所唾弃,但如何加强防范与抵制“欺诈”对我们肌体的侵蚀,只有以完善的体制做为先导,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前提,以健全的法制做为后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人的行为方式和目的都遵循“诚信”的基本原则,让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合作者在解决彼此所需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和谐”与“诚信”的力量以及所迸发出的人类本本向善的关爱与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