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姚二曼
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最终如愿实现了梦想。而今的她,16年党龄、13年教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不变的初心和兢兢业业的行动。怀家长之心为师、秉工匠精神执教,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教育誓言。
初出茅庐 幸福起航
2008年7月,从渭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由于在校的突出表现,丁对香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毕业生”,随后,顺利应聘到瑞泉中学成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带着幸运儿的激动与名校的压力,她的教育生涯就此开启。
至今,丁对香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天走上讲台的情景。她提前在教室门口候课,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道这些学生会不会接受一个只比自己大4、5岁的老师?正式铃声响后,她整理了一下服装、深吸一口气迈进了教室,突然间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让她为之一振。“我知道,他们喜欢我。”丁对香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
于是每天她和他们一起早读,一起自习,当他们的知心姐姐,陪他们一起成长。第二年,学校给她增加了一个重点班,忐忑中她接受了任务,也在不懈努力中实现了自己和学生的拔节式成长。正当一切向好的时候,年级组长找到她说:“有个特殊的班级你是否愿意代?明天给我答复。”她的脑袋“嗡”的一声,“这些都是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接手这个班很难带出成绩。怎么办?”带着焦虑她回到家,父亲告诉她:“身为党员,工作中不能挑三拣四,要无条件接受组织的安排。”
慢慢成长 追光而行
2013年,丁对香通过招教考试,来到了富平县淡村镇仲勋学校,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故里,也是一所红色基因浓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刚去的时候正值学校改扩建,她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下雨天,屋外下雨,屋内奏乐,地上满是水坑。由于是新扩建学校,桌凳都是新的,可问题是900套桌凳怎么进教室?为了节省开支,校长带头,4名男教师,13名女教师一起投入到搬桌凳的劳动中。
她说,记得那天太阳异常火热,像是在考验所有人的毅力一样,从上午10时一直到下午3时,桌凳全部搬进了教室。回到宿舍看见镜子里晒得发红的脸、汗渍斑斑的衣服,内心却无比敞亮明媚。
和学校一起成长的日子,丁对香秉承“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格言,不仅担任五、六年级英语课教学,还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寻找那个发光的自己。期间,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承担县级、市级教学展示活动,努力当好孩子的引路人。正所谓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就有光。2015年,中央电视台来到仲勋学校拍摄她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并在央视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进行展播。
努力奔跑 向暖而生
2017年8月,她怀着对临渭教育的美好憧憬,来到了渭南小学这个有爱、有故事的地方。秉承学校“笃行于微诚善致笑”的核心价值理念,她和团队迎着光一起努力奔跑。
教学上,一如既往地上好每一节英语课;课后,和英语组同仁一起探索适性教学方法。无数个灯光下一遍遍进行文字推敲、无数个课后一次次进行课堂验证,终于整理出了英语“情境式”教学思路,在校内实践应用,通过“名校+”在共同体学校推广。
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由于对少先队工作的挚爱,2018年,丁对香决定参加少先队教学能手赛教。全力以赴,但谁知竟以0.38分的差距与省级教学能手失之交臂。第二年,她决定重新再战,每天利用闲暇时间整理复习资料、制定备赛计划,视频稿件一遍一遍修改,情景答辩一个一个模拟回答,技能辅导一课一课认真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她收获了“陕西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独行快、众行远。2020年她主动申报并成立了自己的少先队导师工作室,带领一批年轻的少先队辅导员共同成长。在渭小团队的支持下,她幸运当选第四届渭南好青年。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丁对香的座右铭,也是她的教育誓言。未来,她还将持续热爱着、努力着、奔跑着,用行动践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