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过一个报道:
一位知名的主持人在一个采访对话节目中,
把对方的父亲,也就是所谓的“令尊”,说成了“家父”.....
结果在网络上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主持人或许只是偶然的一次口误吧.,笑笑也就算了,用不着深究。
但是,对于后辈的年轻人,或者学习中孩子们来说,学习一点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个人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一时空 编辑。史料源自网络。图片源自东方CI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所谓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
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关于这个谦敬词语,有人归纳了一句很有名的七字诀:
即: “家大舍小令外人”。
首先看看对家里人:
1)当你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
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2)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
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等;
小一时空 编辑。史料源自网络。图片源自东方CI
再就是称别人家中的人:
一般都冠以“令”--- 令,是美好的意思。
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
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丶母亲为“令堂”丶妻子为“令阃(kǔn)”丶
哥哥为“令兄”丶妹妹为“令妹”丶儿子为“令郎”丶女儿为“令爱”等。
所以,这个称呼系列中,三个字最重要,即:
家、舍、令
合成一句:“家大舍小令外人”。
除了这三个字,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字。比如:
“拙(荆)”、“鄙”(人)、“寒”(寒舍)等。
小一时空 编辑。史料源自网络。图片源自东方CI
有文献介绍说,
大致从三国时期起,人们开始普遍用“家”来谦称自己的亲属,但当时并不限于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亲属。
曹植在诗文中就曾使用“家父”“家母”“家弟”来称呼自己的父亲曹操、母亲卞氏、弟弟曹整。
同样也是从三国时期起,人们也用“舍”作谦称,称呼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如曹丕就曾在文章中用“舍弟”来称呼弟弟曹植。
《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记录的:
家,“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
别再把把别人的父亲称作“家父”了,那就是误把人父作己父了噢...
哈!
(头条号:小一时空 编辑。史料源自网络。图片源自东方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