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的成语来形容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比如“患难之交”、“八拜之交”、“忘年之交”,“金兰之交”,“君子之交”等等。本文罗列出形成朋友关系的二十四个成语,本文一一讲解,并针对典故加以详解,以加深大家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贫贱之交: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出处:《后汉书·宋弘传》,典故:宋弘与妻子)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交的朋友。(出处:《醉醒石》,典故: 柳宗元与刘禹锡)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 廉颇与蔺相如)布衣之交:平民百姓之间交往的朋友。(出处:《战国策·齐策三》, 典故: 孟尝君、门客)八拜之交: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出处:《闻见前录》,典故: 文彦博、李稷)金石之交:指友情深厚像金石般坚固的朋友。(出处:《汉书·淮阴侯传》,典故: 韩信、刘邦)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出处:《易传·系辞传上》,典故:张温与诸葛亮)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谕的朋友。(出处:《太平御览》,典故:方观承、沈廷芳、陈镳)杵臼之交:不分贵贱而交的朋友。(出处: 《后汉书·吴祐传》,典故: 吴祐与公沙穆)肺腑之交:无语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出处:《代书诗一百寄韵微之》,典故:白居易与元稹)君子之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出处:《庄子·山木》,典故:薛仁贵与王茂生)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出处:《庄子·大宗师》,典故: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平昔之交:往日交接的朋友。(出处:《访蔡融因题》,典故:杜荀鹤、蔡融)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重德行才能而交的朋友。(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典故:祢衡,孔融)忘形之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出处:《新唐书·孟郊传》,典故:韩愈与孟郊)竹马之交:幼年时结交的朋友。(出处:李白《长干行》,典故: 诗中女子与丈夫)总角之交:童年时结交的朋友。(出处:《礼记·内则》,典故: 司马炎与何邵;司马炎与诸葛靓)知音之交:知己,非常了解、赏识自己。(出处:《列子·汤问》,典故: 俞伯牙善与钟子期)管鲍之交: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出处:《列子·力命》,典故: 管仲与鲍叔牙)鸡黍之交:形容守信的朋友。(出处《后汉书·独行列传》, 典故:范巨卿与张劭元伯)胶漆之交:形容友情深厚不移地的朋友。(出处:《鲠直张千替杀妻》,典故: 陈重和雷义)羊左之交: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出处:《烈士传》,典故: 羊角哀与左伯桃)泛泛之交:指交情不深的朋友。(出处:《朱子语类》,案例: 鲁迅与许杰并非泛泛之交)酒肉之交:指酒肉朋友。(出处:《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 案例: 道童自称与关羽)
一、贫贱之交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出处及案例:(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译文:东汉初年,刘秀起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刘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刘秀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
此处宋弘形容自己与妻子是贫贱之交,不能相忘。
在现实中也有,在七八十年代很多家庭并不富裕的时候,朋友在一起吃苦、玩耍,一起经过艰难困苦岁月,后来赶上好时代一起拼搏努力,各自事业有成,聚在一起忆苦思甜,显得格外亲切,也可称贫贱之交。
宋弘回复光武帝:与妻子是“贫贱之交”
二、患难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交的朋友。
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案例:唐朝柳宗元考取进士后经王叔文推荐,升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司马。后来转任柳州刺史。他的好友刘禹锡迁擂州刺史,擂州是蛮夷作乱的地方,为了让刘禹锡照顾家庭,就上书申请与刘禹锡换位。柳宗元、刘禹锡属于患难之交。
在现在生活中,在朋友创业艰难之时或落难之时,予以援手相助,也属于“患难之交”。
柳宗元与刘禹锡:“患难之交”
三、刎颈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及案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文:“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近代革命战争时期,很多革命战友在革命艰苦岁月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有很多的患难之交。
近代革命战争时期,很多革命战友在革命艰苦岁月不离不弃、舍命相救,有很多的好朋友是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刎颈之交”
四、布衣之交
平民百姓之间交往的朋友。(布衣:指平民百姓家的衣服,代指平民)
出处及案例:《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向卫国国君推荐一个门客(此门客与孟尝君的一个小妾相爱,孟尝君因惜才没有杀他,而是给他准备了许多礼物,把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孟尝君对他说:“我们是布衣之交,希望卫国能给你伟大前程。”后来卫国准备联络其他诸侯去攻打齐国,该门客极力劝阻,避免了一场战争。
现在我们普通人好朋友之间,非达官贵人,老百姓之间,习惯谦称为"布衣之交",既是谦逊,也是属实。
”布衣之交“ 典故来自孟尝君
五、八拜之交
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八拜:原为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
出处及案例:邵伯温《闻见前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典故: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八拜:为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亲缘缔结仪式,现为结交的代称。)
现在,八拜之交就是异姓兄弟姐妹。小说中、现实中八拜之交的异姓兄弟非常多,如《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段誉、虚竹属于八拜之交;现在在北方中原地带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也有很多八拜之交的兄弟,相互扶持,相亲兄弟一样近,这也是历史的延续吧。
“八拜之交”
六、金石之交
指友情深厚像金石般坚固的朋友。
出处及案例:《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典故:楚军失去龙且后,项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份了。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他是这样地不可亲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的交情如金石之交,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
金石有坚固与长久的特点,因以“金石之交”比喻坚贞不渝的友谊。如果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认为无论何种事情也破坏不了你们的友谊,可以称为“金石之交”。
韩信:打天下时,相信刘邦与自己是"金石之交"
七、金兰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出处:《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得来,说出话来像兰花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这句话讲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兰花被称为君子之花,其香被喻为王者之香。兰花这古已有之的香祖地位,使得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比较神圣的事情与兰沾上一些边,比如“金兰之交”。
金兰之交, 旧时汉族交友风俗。结谊是一种人际关系,又称上契、认干亲、结干亲、拜干亲,“谊”是指情谊,“契”是指契约,是两个或以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一种拟亲属的关系,称为谊亲,又称契亲、干亲,俗称干字辈,彼此以亲情维系,可以是长辈和幼辈,也可以是同辈。通常友上加亲,亦友亦亲,关系比一般的远亲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辈的结谊又称结拜、结义、换帖,也称“义结金兰”。
案例:《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故事:三国时,刘备死后,吴蜀两国重新修好,二度结盟。公元224年,32岁的张温奉吴主孙权命出使西蜀。张温素以能言善辩著称,诸葛亮又是“舌战群儒”的主儿,俩人沟通甚好,张温一激动,与诸葛亮拜为把兄弟!于是张温与诸葛亮为金兰之交。
现在人与人之成为密友,也可称作“金兰之交”,只不过没有古人的那些礼仪程序而已。也有人结为异姓兄弟,没有八拜的流程,也称为"义结金兰"。总之,金兰之交绝对是亲如兄弟的密友。
张温与诸葛亮:“金兰之交”
本处探讨一下“八拜之交”、“金兰之交”、“义结金兰”的不同之处:
“八拜之交”很明显为把兄弟;
“金兰之交”为亲如兄弟的密友,但是不一定是把兄弟,也可能是把兄弟;
“义结金兰”也是为把兄弟,同“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有礼仪之拜,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金兰之交”、“义结金兰”多为文人雅客所用,因为金兰为君子之花,显得高雅,所以“金兰之交”、“义结金兰”多用于文人墨客之间或者自认为高雅人之间的交情。
那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属于“八拜之交”还是“金兰之交”、“义结金兰”呢?
从现在人来看,说刘备、关羽、张飞是“八拜之交”、“义结金兰”都没有错,因为他们三人毕竟是把兄弟,能把三人的关系讲明白就可以了,现在人还是比较宽容的,不在乎那么多的说法;但是称三兄弟为“金兰之交”则差点意思,毕竟三人非文人墨客或高雅之人。
从古人来看,没有刘、关、张三兄弟形容为“八拜之交”和“义结金兰”,因为历史文字和小说中都没有“八拜”和“金兰”的描述。“桃园三结义”也是杜撰出来,自来于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相信大家对这段小说的描述都比较了解,此处不再详述。
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正史《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既正史中描述刘、关、张三人恩如兄弟,并没有写三人是拜把子的兄弟,更没有桃园三结义之说。
所以,现在人描述刘、关、张是“八拜之交”、“义结金兰”都是对的,毕竟把三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异姓兄弟的关系都讲明白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可称“八拜之交”、“义结金兰”
八、车笠之交
不以贵贱而谕的朋友。(“车”是乘坐的马车,代表富庶,“笠”就是斗笠,代表贫穷,意思是比喻不因为富贵与贫贱而影响正常交往)
出处:《太平御览》中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腰间五尺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译文:如果将来你坐着车,而我还是戴斗笠的平民,那么有朝一日相见,你会下车跟我打招呼吧?!如果将来你撑着伞,而我骑高头大马,那么有朝一日见到你,我也会下马来同你相问候。
案例:最有名就是方观承的车笠之交。方观承,安徽桐城人,官直隶总督,为有清一代名臣,著名的乾隆“五督臣”之一。有一年,年轻困苦的方观承北上省亲正独行在山东道上,杭州人沈廷芳与海南人陈镳恰好一同乘车赶往京都应试,这两人看到年轻的方观承一路随车徒步而行,衣冠欠整,劳顿疲惫,但头角峥嵘,举止端严,不由相问。交谈中,沈廷芳与陈镳二人得知方观承身世、经历,深表同情,于是邀请他一道乘车赶路。问题是车厢狭小,仅能容两人,于是,他们决定一路上每人轮流步行三十里,乘车六十里。三人就如此一路风尘到达京城。沈、陈二人与方观承分别时,又送给方观承新衣毡笠,以御道途风寒。几十年后,已经身为封疆大吏的方观承得知沈廷芳(后官翰林院编修、御史)、陈镳(后官云南首府官)赴京述职途经其官邸驻地,便立即派人将沈、陈二人请到府上,故人相见万分感慨,忍不住涕泪纵横。此三人可称为“车笠之交”。
方观承、沈廷芳、陈镳(无图): “车笠之交”
九、杵臼之交
不分贵贱而交的朋友。(杵臼:舂米的棒槌与石臼)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祐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案例: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公沙穆幼年家贫,立志为学,潜心攻读《韩诗》和《春秋公羊传》,并研究当时盛行的谶纬之学,逐渐学有所成,许多学者不远千里来到他所隐居的东莱山中拜访他。
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麽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于是,公沙穆到一位吴祐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吴祐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祐来到他的身边,吴佑祐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吴祐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祐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吴祐、公沙穆:“杵臼之交”
十、肺腑之交
无语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出处:白居易《代书诗一百寄韵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案例:白居易与元稹为肺腑之交, 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白居易与元稹是贞元十七年(801年)在长安相识的,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二人都准备参加制科考试,便一起住进华阳观学习。元和元年(806年),二人在制科考试中双双胜出。以后的岁月里,宦海沉浮、萍踪不定,二人聚少离多,屈指算来,二人在一起相处较长的时间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长安应试的五年;另一次是同朝为官的两年,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友谊。
唐宪宗元和年(公元809年)二月,元稹任监察御史,三月奉命赴东川按狱,劾节度使严砺违法加税,为八十八家冤事平反,为执政者所忌,还京后贬为分司东都。次年春,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的白居易上疏论元稹不当贬,未被采纳。白居易写这首五言长篇讽喻诗,为元稹鸣不平。
白居易、元稹: “肺腑之交”
十一、君子之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案例: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薛仁贵、王茂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十二、莫逆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案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是战国时的四个怪人。他们性情古怪,不同一般人接触。但他们四人性情相投,主张一致,都认为事物要顺其自然,“无”是最崇高的。有一天,这四个怪人聚到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无”的崇高和伟大,一致认为"无”就象人的头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时,四个人互相望着笑着,认为他们心心相通,友谊将天长地久。
过了一段时间,子舆害病了,子祀去探望他。子舆出门迎接时,弯着腰,低着头,高耸起两肩,背上长着五个大脓疮。他却对子祀说:“上天真是伟大啊,使我成为这样的奇人!” 子祀问道:“你对你的病一点都不担忧吗?” 子舆说:“干吗要忧虑呢?人的生与死,本来是上天安排好的,我只是顺其自然就完全无忧无虑了。” 不久,子来也害了病,表情非常痛苦,眼看就要死去。子犁来看子来,见子来的妻子痛哭流涕。子犁坐在床边和子来说道:“唉,你的妻子真不懂事!伟大的造物主正在改变你,怎么能随便惊疑啼哭呢?” 子来感激地说:“假如一个铁匠打铁时,火炉中的一块铁突然跳了起来,那铁匠一定认为是不祥之兆。天地是一个大熔炉,阴阳是一个伟大的铁匠。我现在正在被天地铸造着,怎么能表现痛苦呢?” 子犁紧紧握着子来的手,说:“我们真是知己!”
庄子画像 --- “莫逆之交”出自于《庄子.大宗师》
十三、平昔之交
往日交接的朋友。
出处:唐代杜荀鹤《访蔡融因题》:“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
每次见到昔日好友苦心做好事,想说为何这么辛苦做什么,但是说不出口。说明心里还是念着这份情。
“平昔之交”对我们普通来说真的太多了,比如关系较好的邻居、相处不错的同事、曾共事过的好兄弟等等,再见面时可以称“平昔之交”。虽然不如八拜之交、金兰之交亲密,平昔之交也是往日熟悉的朋友。
“平昔之交” -- 最早出自于杜荀鹤之诗《访蔡融因题》
十四、忘年之交
不计年岁长幼、而重德行才能而交的朋友。
出处及案例: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的时候,祢衡未满二十岁,孔融已四十岁了。正是因为孔融看重祢衡的人才,所以愿意为忘年之交。后来“忘年之交”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指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
一般年龄相差较大、差着辈分的人成为好朋友可称为忘年之交,现在社会中70后与90后、00后成为好朋友,也可以称为忘年之交。
祢衡和孔融: “忘年之交”
十五、忘形之交
不居于身份、形迹的朋友。
出处: 欧阳修《新唐书·孟郊传》:“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案例:此处指韩愈与孟郊为“忘形之交”。韩愈和孟郊两人的名气不一样,但是两人却成非常好的朋友。知道孟郊的人要比知道韩愈的人少一点,因为从诗歌的地位来看,韩愈的地位确实要高一些。孟郊其实比韩愈要大将近十七岁,而这样的年龄跨度,我们可能都会觉得两人应该是会有代沟的,毕竟相差了快二十岁了,但是因为两个人在诗歌创作的方向上是比较一致的,所以孟郊的诗歌也影响到了韩愈,但是韩愈本身就是天赋特别高的人,所以韩愈就是后来者居上。他有了名声之后也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去推崇孟郊。
在元和九年的时候,这一年孟郊他去担任了兴元军的参军,孟郊就从洛阳出发了,在八月份的时候,他就走到了我们现在的河南的灵宝市,在这个地方,孟郊突然地就生了一场病,而且这个病来的不叫急,来势汹汹,没几天孟郊就去世了。孟郊去世后,他的妻子在第一时间的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韩愈,当时的韩愈还在长安,而听到孟郊去世的消息之后,韩愈就痛哭不止,之后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籍,他们三个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两个人坐在一起谁也没有说话,都在痛哭。而韩愈也知道孟郊家比较贫困,可能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于是第二天就把钱送到了孟郊的家中,让他去安排后事。因为长安离洛阳还是比较远的,所以韩愈就在长安的家里面设了一个孟郊的灵位,方便孟郊的朋友来到家里面祭奠。因为灵位设在韩愈的家中,所以别人对孟郊的这种感情,韩愈就像亲人一样的接受。这个举动也不是一般的朋友可以做到的,从来没有说朋友去世,在自己家里面设灵位,接受别人的凭吊,但是韩愈却这样的做了。
韩愈、孟郊: "忘形之交"
十六、竹马之交
幼年时结交的朋友。(竹马:指的是小时候把竹竿骑在裆下做马,用以指幼年。)
出处及案例: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今南京中华门外)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地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也可以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放在一起使用,意思不变。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现在我们在小说中、电视剧、电影中等等场合,青梅竹马的故事可多了,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田润叶是青梅竹马等等。 可见,”竹马之交“多形容男女之间的关系,当然男人之间也可以称为竹马之交。
竹马之交:幼年时交的朋友
十七、总角之交
童年时结交的朋友。(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梳成小发髻,用以指童年时代)。
出处: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晋书·列传第三》:“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案例:司马炎(晋武帝,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与何邵,司马炎与诸葛靓,是总角之好。
司马炎与何邵从小是好朋友,为总角之交。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曾重用何邵的父亲何曾,何曾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掌握全国的军事大权。当然,何邵也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很得优待。可见司马炎任人唯亲,对总角之好的何邵很好。
司马炎与诸葛靓也是总角之好。诸葛靓跟随其父诸葛诞在寿春反抗司马氏统治后,战败逃亡吴国。后来晋伐吴,吴国投降,司马靓也跟着到了洛阳,但因父仇而不与有旧情的晋武帝司马炎相见。司马炎知道诸葛靓的姐姐是琅琊王妃,必然在姐之处,前去见他。诸葛靓知司马炎来,诸葛靓逃到厕所里始终不肯露面。后再召为侍中,亦不接受。因两人小时候的好朋友关系,司马炎没有杀诸葛靓,后诸葛靓回到家乡,仍因晋室与他有杀父之仇而终身不面向洛阳方向而坐。
所以,一般总角之交可以指男人小时候之间的友谊。
总角之交:童年时交的朋友
十八、知音之交
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
知音也就是知己,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朋友好找,知音难觅。
出处及案例:《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善于弹琴。钟子期为樵夫,善于听懂音律。两人为“知音之交”。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当俞伯牙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钟子期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钟子期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豫让曾说过"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现在如果人生能够像俞伯牙一样遇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人生足矣。
俞伯牙、钟子期: “知音之交”
十九、管鲍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管”:管仲,“鲍”:鲍叔牙,指像管仲、鲍叔牙一样感情深厚的好朋友)
出处:《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案例:“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现在形容无论对方贫穷富贵、无论生死都是好朋友,感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为“管鲍之交”。
管仲、鲍叔牙:“管鲍之交”
二十、鸡黍之交
形容守信的朋友。
出处及案例: “鸡黍之交” 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的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实际上此故事强调的乃是“守信之交”。那么为何此故事不称“守信之交”而从故事中又见不到“鸡黍之交”的字样呢?
这是因为《后汉书》的这段故事被元杂剧作家宫天挺改编为剧本《死生交范张鸡黍》。因为这个剧本比《后汉书》更深入人心。这样“鸡黍之交”就代替了“守信之交”。那么“鸡黍之交”在宫天挺的剧本中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文中描述范式与张劭约定拜访日期时,张劭说了这样一句话:“来我家我要以鸡黍相待。”分析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三曾意思:一、用典相约。此典是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用此典以寄托“相邀”之意;二、有表明自己的家是田家之意;三、自谦。来我家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只有“鸡黍”而已。
范巨卿、张元伯: “鸡黍之交”
二十一、胶漆之交:
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
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兄弟不能离。故把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出处及案例: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
陈重字景公,是豫章宜春袭人。自幼与同郡人雷义为友。雷义字仲公,是豫章鄱阳人。两人同时学习《鲁诗》《颜氏春秋》。当地太守推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请求把功名让给雷义。陈重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才罢休。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时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离去。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紧跟着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 回家后,刺史举雷义为茂才。雷义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披头散发假装疯癫不接受举荐。因为陈重雷义二人做官要一起做,官阶要保持同阶。可以说是官阶求同等,形影不相离。所以他们的同乡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言外之意就是胶漆粘在一起自认为是很坚固的,可是陈重与雷义的结交比胶漆粘在一起还坚固。
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二十二、羊左之交:
又称“舍命之交”、“生死之交”,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
出处:西汉《烈士传》:“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倂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案例:战国时期,燕国的羊角哀和左伯桃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楚国的国君贤明,便相互约定一起到楚国去求官,他俩在去楚国的途中被大雪阻挡住了去路。由于缺衣少食,两个人都有被冻饿而死的危险。左伯桃认为自己的学问、才能赶不上羊角哀,就把衣服和粮食都送给羊角哀,让他赶快上路前行,而他自己却在一个树洞中冻饿而死了。羊角哀辗转到了楚国后被楚王重用。后来,他找到左伯桃死的地方,伐掉树木,取出尸体予以厚葬。羊角哀十分悲痛地说:“我的朋友之所以死去,是因为担心我们二人都死了,天下就无人知晓我们的名声了。现在我还活着干什么呢?”于是,羊角哀也自杀了。
羊角哀、左伯桃: “羊左之交”
二十三、泛泛之交:
指交情不深的朋友。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八:“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案例:鲁迅《书信集·致许杰》:“来信收到,径三兄的纪念文,我是应该做的,我们并非泛泛之交。”
现实中,很少有人使用泛泛之交的词语形成和朋友的关系,这样显的关系不够亲近,不易被人接受。一般人们都会在前面加上否定词,比如说“我们并非泛泛之交”,以强调和朋友关系很好。
二十四、酒肉之交:
指酒肉朋友,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
出处:唐代诗人施肩吾《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为君三日废行程,一县官人是酒朋。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案例: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道童云)鲁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识贫道。你要索取荆州,不来问我?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那荆州来。(鲁云)道童,你师父不去,你去走一遭去罢。(童云)我下山赴会走一遭去,我着老关两手送你那荆州(唱)”
戏中道童吹牛说和关羽是酒肉朋友,事情不难办。
酒肉朋友不是好词,一般朋友都不会使用。我们现实中需要酒肉朋友吗?也许不需要,但是少不了。大家都是俗人,哪有什么知音。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喝完一顿又一顿。
奉劝各位朋友,尽量远离酒肉朋友,多交些真心相待的朋友。
好了,本文结束了。大家对比下自己和朋友们的关系,到底属于哪几种呢?
(声明:文中一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