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拟人都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但两者有以下区别:一是定义不同,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进行人格化的描写;二是目的不同,比喻是用简单、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懂的事物或概念,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思想感情;三是形式不同,比喻的形式一般是“本体名词+比喻词+喻体名词”,拟人的形式是“本体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四是判断标准不同,比喻句有3个判断标准,必须出现喻体,有比喻词,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拟人句有2个标准,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句中不出现喻体。
一 定义不同:01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
如: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操场上一片银白。
02 拟人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把事物人格化。
如:春风暖暖的,拂过我的脸颊,拂过我的皮肤,让人心旷神怡。
二 目的不同01 比喻的目的是引发读者联想,增强文章感染力。
比喻用简单、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懂的事物或概念,使所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具体,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者让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明白地表达出来,同时还可以使文章语言更有文采,增强感染力。
如:她浑身都带着感情,那感情像开了闸的洪水,从她的眼底、唇边溢了出来。
02 拟人的目的是让描写对象更贴近人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情感。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和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思想感情。拟人化的写法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
如:秋天是个画家,她在树木里画画,把树叶画得黄黄的,蓝天画的更蓝了,她画了一阵微风,把树叶都吹到地上了。
三 形式不同01 比喻的形式一般是——本体名词+比喻词+喻体名词。
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不管是哪种比喻方式,比喻修辞中一定会有喻体,是确定的。当然,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但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形式为:本体(荷叶)+比喻词(像)+喻体名词(大圆盘)。
02 拟人的形式为:本体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所以,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只能根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也可以说拟人修辞中没有喻体。
如:风儿轻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在上句中,唱着歌,唤醒大地的,不一定是风儿,还可以是别的事物,如人、雨或者其他。
形式为:本体名词(风儿)+动词或形容词(唱歌、唤醒)。
四 判断标准不同学生常常会搞混淆这两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当把一种物比做人的时候,就容易将比喻句误以为是拟人句。所以,我们要明确两种修辞手法的判断标准。
01 比喻句的3个判断标准
是否是比喻句有3个判断标准:一是必须出现喻体,二是要带比喻词,三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本体和喻体间必须有相似点,符合这三点,基本可以判定是比喻句。
如:一朵朵的浪花向一只白色的小狗向我扑来,好像在和我玩游戏。
本体是浪花,比喻词是好像,喻体是小狗。
02 拟人句的2个判断标准
是否是拟人句,需要符合两个要点:一是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二是句中不出现喻体的,直接拟人,没有对比。
如:雪白的浪花向我扑来,又调皮地跑开,好像在和我玩游戏呢。
上句没有喻体,直接就是动词扑来、跑开、玩游戏,这就是对浪花的拟人描写。#家庭教育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