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辛弃疾意气风发,积极地参与抗金大业,并且是屡建奇功,还得到了南宋朝廷的嘉奖,但是后期由于内部的原因,以及无法获得更多的资助,起义军被敌人所瓦解。带着满腔的热血,还有远大的志向,辛弃疾选择离开故乡前往南方,依旧还是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辛弃疾原本是一介书生,但是毅然决然告诉投笔从戎,仅仅是这一点,便是值得我们敬重。在战场上的辛弃疾非常英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辛弃疾一定会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可是有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正当辛弃疾准备大展宏图,带领将士收复北方的失地时,却被人弹劾,被罢了官,所有的希望都化为了泡影,对于辛弃疾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辛弃疾的悲剧说到底,还是由于与南宋朝廷在理念上的不和,毕竟当时的南宋选择了议和,而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这种理念上的分歧,自然是不可调和,最终成为了辛弃疾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以至于后期的辛弃疾悲痛万分,创作了无数感叹身世之作,其中的这首《清平乐·谢叔良惠木樨》,写得最感人,在寥寥数语间,便是道尽了人生的无奈和委屈。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这首词创作的时间不详,但是经过后世学者的研究,认为是其南渡之后的作品,整首词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忧愁。辛弃疾原本以为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实现人生理想,可是到了南方之后,却是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而是被孤立,还被人弹劾,这种情感上的打击,使得辛弃疾经常是处于悲痛之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孤独之感。
辛弃疾以桂花入词,所描写的自然是桂花,但是结合当时的历史,还有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其中,还是有着词人,对于人生的感慨,正是由于心有不甘,再加上生活不如意,这些都成为了辛弃疾永远的痛;所以这词并不仅仅围绕桂花而展开来描写,还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还有对于人生的感悟,以至于短短的几句,读来感人至深。
上片前两句叙事,后二句写景,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写得很有韵味;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现在想来真是感慨万千,当时正是在这个地方饮酒,并且是大家一起狂饮,等到酒醒了之后,眼前正是奔流的吴淞江。此时夜空中有一轮明月,正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桂树下面投下了斑驳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是桂花的香味。
下片则是借景抒情,以此来感叹人生飘零,使得整个下片有着一种更为浓重的孤独之感;桂花看上去并不眼,花朵开得很小,只有一丁点藏在树丛之中。但是桂花本身又很特别,即使是很渺小,却是给人间送来了芬芳。也许要借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四面八方,让这个地方充满了浓浓的香味。
辛弃疾虽然是在描写桂花,但是并没有描写桂花的形状,只是结合个人的身世,还有对于人生的感慨,以至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悲痛之苦。辛弃疾原本以为到了南方之后,一定可以实现人生理想,可是却事与愿违,最终还被人弹劾,这种情感上的打击,一度令辛弃疾心灰意冷,而这首词也是充分说明了词人的悲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