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像小农一样,看看古诗集能把自己看饿了。本想从诗里找点写推文的灵感,不料灵感没找到,肚子却馋得咕咕叫。
无奈,诗人们晒起美食,当真不惜赞美之词呀!未见美食,已然垂涎三尺长。
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好一幅农村恬静闲适的生活场景。
剥一颗莲子,莲肉的清甜与莲心的微苦,恰到好处地在口中融合,形成一种莲子独特的清香......简直就是秋天必吃榜中的重要一员。
无奈,小农不在江南,“溪头卧剥莲蓬”只能空想想了。
鱼
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鲈鱼究竟有多好吃,才值得渔民在“风波里”不惧危险去捕获?
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
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
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世人都说鲈鱼好,一口鲜美忘不了。一如范成大在诗中所描绘的,用雪、松、酥、腻来形容鲈鱼肉质,可惜的是,如此美味只能在松江品尝。
肉
苏轼《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比起前面季节、产地限定的美食,猪肉哪里都能买到,那不如尝试一下苏轼的独门秘方吧?首先,把锅子洗干净,少放点水,用小火慢慢地炖,耐心等待猪肉慢慢地熟透,千万别着急别催促,火候足了,保证美味忘不了。
不过,光吃猪肉还不够,要是有点主食就更好了。
杨万里《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香喷喷热乎乎的笼饼和炊饼,老夫饿了一口就能吃一个。
钟爱面食的不止杨万里一人,还有南宋岳飞的后人岳珂。大概是对家乡面食的记忆刻进了脑海中,才写得如此感情充沛。
岳珂《馒头》
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
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
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
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
“大家老了之后,还能够大口流着口水嚼的,用来解馋的,还是当属这白花花的馒头了。”
带着这份诗里的感觉,再买个热馒头掰开,最好配上按照苏轼秘方秘制而成的冒着油的红烧肉,啃个馒头也瞬间有了仙风古意。
苏轼《约吴远游与姜君弼吃蕈馒头》
天下风流笋饼餤,人间济楚蕈馒头。
事须莫与谬汉吃,送与麻田吴远游。
苏轼在诗中写道,普天之下最好吃的馅饼,应该是带竹笋的馅饼,人间最好吃的馒头,应该是蕈馒头。但是这些东西都不要跟错误的人吃,要送到“麻田吴氏”,方才符合这馒头的口味。
苏轼将笋饼与馒头并列为人间美食,可见面食在国人的眼中地位有多高了。
耐热耐晚播的“中麦895”
那么,我国现在小麦种植现状如何呢?有没有耀眼的品种?
近年来,气温变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小麦主产区遇到38度以上高温胁迫,耐高温差的品种枯干逼熟,不仅种子瘪,产量低,而且加工和营养品质也明显下降,因此培育耐高温的小麦新品种是当前保障小麦高产、稳产的现实需要。
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育成的“中麦895”正好具备耐热、高产、抗病的特性。
“中麦895”
灌浆速率快,耐热性和耐晚播能力强。千粒重常年达50克以上,籽粒大且饱满,外观商品性好,是极少数常年籽粒饱满度好的品种之一,灌浆速率和耐热性与全国知名耐热品种“京冬8号”相当,居国内品种前列。
高产稳产矮秆抗倒,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大面积亩产常年超600公斤,高产年份可达650公斤以上。
综合抗病性好,节水节肥增效优势明显。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中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赤霉病较轻。根据黄淮麦区南片多年多点资料,“中麦895”赤霉病病穗率在现有推广品种中相对较低,约为其他主栽品种病穗率的20%,药剂防治病害次数较其他主栽品种减少1/3;灌溉从3次减少到2次,节水约30%;施肥量减少约10%,亩成本降低约15%。
面条和馒头品质优良。据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中麦895”制成的面条和馒头品质评分均在85分以上,达到国家优质中筋小麦标准。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统计,2020年,“中麦895”夏收面积荣登全国冬麦品种前三名,成为我国第三大小麦品种。
不仅产量高,做出的面食品质也很高,这样的小麦,您喜欢吗?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植物界中寻求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