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游泳!”
“晚上别出门!”
“别拍人肩膀!”
农历七月中元普渡,闽南妈妈的碎碎念,开始不绝于耳。
作为闽南人的一份子,七月鬼门开,中元到,关地门,厦门人得准备诸多祭事,忙得不可开交。
对于此事,他们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有人说,闽南人有可能对自己抠抠嗖嗖、随意松散,但是一讲到拜神,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毕竟,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拜过的神,大概比你在所有神话电视剧里见过的总和都要多。
0 1
泡茶+拜神=厦门人
有一种说法是:许多老厦门人的一生,似乎只需要做两件事,泡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爷(伯公);初三、十七拜妈祖;初四、十八拜财神爷;初五、十九拜五谷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拜寿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观音;初十、二十四拜如来;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而这样的总结,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过节村镇里组织的集体拜神节目,在闽南,私下里各个家庭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神明”,就算春节放了七天假,都不够厦门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什么石头公,门口公,有应公;姑婆嬷,床头嬷,榕仔嬷;地基主,水流主,三界孤主…只有你不认识的神,没有闽南人不拜的神!
因为崇尚“万物有灵”,闽南人可谓是造神的专家:从”天地人神鬼”到“花鸟鱼虫兽”,在闽南人眼里,拜神是非常讲究“实用性”的:不管你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只要能讲出一段故事,有什么“显灵”的事情,就能被祭拜,为了五谷,可能还出现了神农大帝,为了行船,可能还出现了水仙尊王,为了求财,可能还出现了玄坛元帅…
在闽南,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家中神明即便“道非道,佛非佛”也可十分和谐地共处一堂,并排而立。
就拿曾厝垵的拥湖宫来说,庙里供奉着武烈尊候、保生大帝、天上圣母、元帅爷、大厅爷、大圣爷、玄天上帝及诸佛神灵。他们和平相处了八百多年,庇佑厦门百姓。而像这样的民间信仰庙宇,在厦门还有很多座。
暂且不提香火鼎盛的南普陀,厦门的观音寺、半山土地庙、白鹿洞寺、梵天寺等等都大有来头,随便一个在厦门人心中都神圣不可侵犯——
厦门观音寺。这里是建国以来新创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
厦门梵天禅寺。这座寺庙是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
厦门梅山寺。这里供奉着一座重达65吨的全国最大白玉佛像---释迦牟尼佛圣像,以供人们去祭拜上香。
厦门天界寺。这座寺是清初月松和尚募化兴建而成的。据说,以往寺僧晨间撞钟108下,声闻遐迩,于是被称为 “天界晓钟”,为 厦门小八景之一。
厦门日光岩寺。在万历十四年被修建,因为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好射到山石和寺内,因此取这名。
厦门白鹿洞寺。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苇老和尚为山祖师。这里修了朱熹在庐山的故事,很多人祭司朱熹神像。
在厦门街头巷尾,这个“宫”,那个”殿”,小小的一间,往往已香火绵延数百年;土著人的宗祠,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
对于厦门人来说,拜神就是随手一做的事情,和我们转发个锦鲤许个愿没有任何区别。
0 2
拜神拜出仪式感
尽管看起来“不大走心”、“有些随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厦门人拜神时庄重的仪式感。
在自家大厅开上几桌,然后在大位上摆好椅子,由家里的男丁请上公祖炉,再请门神,最后按辈序大小挨个上前跪拜烧香,向神仙老爷们汇报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这样:
现在向祖宗们介绍的这位选手是咱们老李家第X代中最让人操心的小辈,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两年了,不仅没有考上公务员,而且至今母胎单身,还请各位祖宗们在上面多多照应…
除了在自家这种上香式“问神”,许多厦门人家前往庙里拜拜的一大要务就是抽签——尤其是家中遇到乔迁新居、嫁娶、先人迁坟等等人生中的大事。
女儿带回正在交往的男朋友,母上大人脸上虽然笑嘻嘻,但“背地里”必定会前往庙里请神明指示抽上一签,或让算命先生看看两人八字。
八字合适神明“同意”,自然皆大欢喜赶紧劝嫁;八字不合神明“反对”,就算女儿再喜欢,妈妈也只会拉下脸。
然鹅,为了向神明请示,除了通用的香炉、地台,以及各种与神“沟通”的“道具”,厦门人还会精心准备“爱的供养”。
就拿中元普渡来说,厦门人要在家门口摆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讲究不少,必须有鸡鸭猪、蔬菜水果,还要有干果,如葡萄干龙眼干,这意味着先民吃完后,还能带些祭品离开人间。八仙桌上还要摆放酒杯,上面放着筷子。
这些制作工艺之繁琐,往往得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准备。
厦门人家初九拜天公的盛况
难怪《舌尖上的中国》几度来到厦门取景,毕竟我们的生产美食的标准都是冲着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此外,为了表达对“神明”的敬意,闽南人还举行各种各样的巡游活动:例如集美大社的“刈香巡游”。
据说,该盛典最初是为了祭奉“开闽王”,人们在每年正月十五一早,摆设贡品香火准备接驾,“护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等神像被八抬大轿请出来,沿街转巷,到集美陈姓的房角祖祠和各个角落巡游,确保新的一年集美各个「角头」平安舒适。
如今,这项传统习俗规模越发盛大,所到之处锣鼓喧天,甚至有人特意前来打卡参加。
0 3
你妈可能是离神最近的人
在厦门,担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圣等服务角色的,不是你的妈妈,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说,闽南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闽南的女儿十几岁就要跟着妈妈一起学做祭神用的“粿”,闽南的媳妇一入家门,要继承婆婆的衣钵将“拜神”的传统传下去,保证能说清每一个神明的名字、主要职能,还要理顺家里老老小小的关系和诉求。孩子长大了,拜神时要祈求神明赐一桩好姻缘,家里添了新成员,要到祠堂告诉列祖列宗…
“做好荤素搭配、不能全干不能全湿、不能单数还要不重样,得会说吉祥话给神听”,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厦门的媳妇,在待了两年后,都必定会练成“拜神”绝技。
忙着张罗拜神的闽南女人们
比如说,拜神明时要用三根香,拜祖先时用两根香,然后要等香烧了一会,香灰掉下来才算他们已经吃了,我们才可以去烧金纸,而且烧的金纸还要区分开来,哪些是要给神明的,那些要给祖先的…
以上种种,都是厦门媳妇的必备知识点,如果实在记不住怎么办?写下来呗!
0 4
为什闽南人这么喜欢拜神?
虽然说拜神是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有的习俗,但能做到像闽南人这样,浩浩荡荡、场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大海给予了厦门这片土地很多美好的希冀,为了生计,曾经这个小渔村的出海渔人们往往迎着汹涌的波涛去寻找他们的梦。对于厦门人而言,海既是“绝境”,又是“生路”,厦门人常把下海捕鱼叫“讨海”,有一点与天争命的意味。
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将自己寄托给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化解恐惧的最好的方式。
“行船拜妈祖,安居大道公”是厦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讨海为生的渔民行船多拜妈祖,身有病痛多拜保生大帝。
所以,对于闽南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纳入骨子里的习惯性动作。他们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闽南人生活的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