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一种“药轻则无效,药重则伤人”的“治疗”,想鼓励人,必须“认真诊断, 对症下药”。所以,首先要了解对方,可以用试探性的、间接性的谈话,了解对方的
文化水平、智慧能力、性格特征、自我防卫情况、认识的需要与式样;其次才是诚心 助人,发挥才智,以实际的言行为良药,去改变对方的态度,激起对方奋起的意志。
具体方法如下:
1。 言谈举止表现自信和诚恳。鼓励人者自己要在言谈举止间表现出自信和诚 恳,从而得到对方的认同、信任、依赖,鼓励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主要贯穿在了解 对方情况时的谈话过程中,你要显得神态安详,言语肯定,表现出满有把握解决问 题的样子。
如询问过程中的插问,若用诸如“唉呀,那不就糟透了吗?”之类,那一定 失败。但若用诸如“果真会这么困难? ”“别伤心,说给我听听,或许我就能帮你解 决”;在鼓励前使用诸如“我提几点朋友的意见给你试试”之类,显然就能吸引住被 鼓励者的注意力,提起他的精神了。
此外,同情、理解是鼓励的前奏,而怜悯则会使 人更加失望和哀伤,这也是鼓励人者所要注意的。
2。 适当的驳论是扫清鼓励过程中的障碍的必要条件。原来,需要鼓励的人,正 是一种落后的心理障碍坚固地封锁着自己。他找到“自卑的理由”,所以不敢上进。 所以,鼓励人还有个“先破后立”的过程,就是要驳垮失望者停步或退却的“理由”, 然后才可以鼓起其奋进的意志。
如犯了大过错的人,有了“没人喜欢”作理由,自暴 自弃。你可以告诉他:“怎么能这样说呢?像我,就很理解你。你能改正,我第一个 把你当做好朋友! ”这样,他就会在心底燃起再做一个人的欲望。相反,面对一个失 望者的自怨自艾,你只讲那些做人不该颓唐呀之类的道理,他是无动于衷的。
得到了被鼓励者认可,并驳倒了他的“自卑理由”,现在就看怎样去向失望者心 头注入涓涓暖流、使他的心田泛起求进的绿意了……比“差”是产生信心的第一步。 当我们伤心时,往往会因为看到别人更伤心的事而不再伤心,反过来再去同情别 人。这就是一种比差心理效应。
因为看到令人伤心的事,对原来的失落就看得轻 些了;在比较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甚至看到了比那些“经常胜利者”在 某些方面还有长处,这时就容易鼓起自己再胜的勇气。
第二步,要用实例来使失望者看到希望。空洞的理论会引起绝大多数失望者 的苦笑,但实例却能使他们眼前一亮,暖上心来。
在这里,用切身体验和身边实例 就比用书中、历史上的例子好得多。我鼓励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学习,常常举自 己做例子,把读高中那些年月经济之拮据、家务之繁重和天天步行3公里路上学等 艰辛讲给他们听,又把自己怎样出人意料地在高二考上大学的事讲给他们听,这些 学生都受到感动,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第三步,要把具体的前景展示出来。这一点,是使被鼓励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希 望,从而激发起行动的信念。比如一个学做生意却放不开手脚的朋友,你可以向他 举一些具体的行情,举出某一项生意怎样投入,就会得到多少利润,他就会产生试 一试的愿望。
第四步,当失望者心头涌起暖流时,你能伸出热情的手,再拉他一把,鼓励就会 取得最大的成功。
这主要是为被鼓励者指出进取的路子,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然 后把自己的某些帮助做在计划里面。这时,被鼓励的人看到了眼前的光明,哪能不
行动起来,迈步向前呢?今年初,有几个青年朋友要去报考自费大专,报名之后,因 听说录取条件高而打退堂鼓。我找到他们,先批评了这种态度,驳斥了“现在考不 出好成绩”和“考好也未必能录取”的固有“理论”,指出考上的意义,使之明确学习 目的。
随后,我制订了“30天复习计划”,决定帮助他们复习数学和作文训练。这 时,这几位朋友兴头大发,争早夺晚,迎难而上。通过考试,他们都取得优良成绩, 这学期被当地教育学院录取了。
总之,鼓励人看似简单,要做得有效果却非动脑筋不可。如果你有心做一个为 别人分忧的“心理战士”,你一定要用心研究一下鼓励人的艺术,再用涓涓暖流去滋 润失望者的心田,去唤醒干涸的灵魂,去为社会的进步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