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里,坚持得最久的大概就是参加国际演讲俱乐部(头马)的活动了吧,几乎每个星期四都会出现在那个环境优美的小区里,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话剧角色,而是国际演讲俱乐部的会议角色。
时间官、语法官、哼哈官都做了几遍,随着备稿演讲次数的增加,我终于可以担任备稿演讲点评官了,有了一种“玩游戏打怪兽”打到升级的感觉。对于时间官、语法官、哼哈官这三个角色有了一些信心的,然而,对于备稿演讲的点评官,难度更高,我需要做更多的准备。于是,我拿出了《胜任领导手册》重新研究。经过一番实践之后,回到原点,回到最基本的指导手册,收获匪浅。其实五六月的时候也看过一遍这本手册的内容,说实话,因为当时的经历不多,感觉手册内容简单,说的是一些“完全正确的废话”,关于如何做具体的角色,只是粗线条的了解。然而,重新翻阅这本手册之后,好想回到过去给自己一个耳光哦。比如说第一课的“聆听”,我现在才发现,原来认真倾听这件事情也是可以量化的,“不要揣测对方将要说什么”、“在对方说完后简单复述,确定我的理解正确”和“我等对方说完了才组织我的回应”等。将书中的要求与自己的实践一对比,马上知道自己那些地方做对了,那些地方是没有注意到的。
我发现自己有个坏习惯,喜欢“猜”,猜测别人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猜测别人的想法是怎样的。其实,这种“小聪明”并不利于沟通,带着自己的主观想法去聆听,觉得别人一定会顺着自己既有的思路开展,这是一种多么自以为是的想法呀。如果我自以为能猜到别人想什么,要讲什么,那肯定也给了自己不用仔细倾听的暗示了。“开放”不是说对不同的观点不说出内心的反对,而是说,真正放下自己的成见,像空瓶子一样地接收别人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洞见。第一步,就是不带偏见地倾听。
《胜任领导力手册》经过了多年的改进和不同地区会员们的实践,其中的机关玄妙,得慢慢参悟。一群人,从同一个地点出发,走着走着,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性格走出了不同的轨迹,偶尔回到原点,想想最基本的原则,对比自己和他人的轨迹,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呢!
类似地,其实很多的经典书籍都有这种作用。上大学的时候,新闻写作课的宋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她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文学教授曾经说过,没有背过《二十四史》的多少篇文章,没有资格跟他说话。很有趣的一位老教授,对经典著作极其重视,要求学生们多背诵,多领悟。当心浮气躁的时候,阅读经典的文章能够拂去心里的尘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是因为经典之作往往行文更加严谨,需要更多的专注,更令人心定;二是因为经典是现实的高度浓缩,其中的智慧能够带来新的启发。
最快掌握一门技巧的方法是什么?看一本相关的工具书,从头到尾读一遍,实践一遍。
最快了解一门学科的方法是什么?读一系列的学科书籍,不同版本的交叉读,找出学科发展的最基本知识和最新方向。
最快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收集许许多多相关的书,一本本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实践中比对,改善方法,提高效率。
最快的方法,就是脚踏实地慢慢地从前人的经历中收获经验,一次次修正自己的实践,让每一次练习都有价值。原点,是经典的书籍、是前人的经验,也是自己最开始前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