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常听周边不同年龄段的人说:要多与正能量的人来往,多说正能量的话,多做正能量的事等等,让人觉得有些不厌其烦。
本来嘛,生活就是个调色板:五颜六色、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参杂在其中,才有味道。若总强调其中一味,太突显正能量,是否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话说“正能量”这是个外来词,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当下,“正能量”被延伸出来:从“给力”,从“HOLD住”一路走来,人为地认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被贴上了“正能量”的标签。
其实由于各人理解力的不同及有些报道的曲解性,导致正能量这一词目前被泛滥运用。正能量被赋予了很多假象的名字,例如:有些报道中称104岁的老人卖菜为生、60岁的父亲当建筑工人给孩子治病、中年妇女肩扛100多斤的货物当挑山工、小学生早上给妈妈做早餐、三岁儿童会自己做饭、某位明星做义工等等诸如此类信息,其实这本是生活常态,背后的真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被人强加报道说是正能量。一般说来,一个人三观的形成:一半来自他汲取的知识与接触的社会,另一半则来自家庭与身旁朋友的影响。其实更多时候,后者更具有直接引导性。故而有时候对于周边人的不时提醒---正能量这一词的应用是否太过频繁,有谁去真正理解它的涵义?对于没有一定识别能力的青少年是否不利于人格全面的发展?其实这是需要好好看待的一个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