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杯茶,美好的一天就揭开了序幕。
煮水,泡茶。几分钟过后,揭盖,紫砂壶里冒出缕缕热气,时光便在宁静的晨光里氤氲出它的芬芳。打开房门,走进阳台,一边欣赏田野里的美景,一边细细品味杯中的芳茗。山光,水色,鸡鸣,鸟语,花香,碧绿的菜畦,墨绿的稻田,都在曼妙的晨光里浮动,与杯中的茶水,胸中的心情,融为一体。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分不出哪是身外世界,哪是心内世界。树影、房舍、奔跑的小狗、劳作的农人,五月朝阳的柔光,给静谧的田野带来鲜活的生命的力。
喜欢这种宁静而悠闲的生活,喜欢这种心中无事的自在感觉,不需要早早起床与时间赛跑,不需要拼命工作挣取粮食。日日都是好日,时时都是好时,说的真好!
人生是一场修行,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悟。每日里参禅论道,清心寡欲,简朴生活,乐在其中。上午是没有课的,洗漱之后,出去吃一碗汤粉,或者几个馒头一碗稀饭,然后悠闲的在花园和樟树、桂树林里散步一圈,便回家喝茶、写毛笔字。品一口香茗,临写几字,心是寂静的,字也是寂静的,没有半点烟火的味道。禅味、茶味皆入字中,笔笔皆佛。我喜欢在写字和走路时念佛,休闲修行两不误。每一字都是阿弥陀佛,每一步都是阿弥陀佛,用佛摄住心念,只觉神清气爽,超然物外,整个身心都充满了正能量。
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山水田园,杂草花丛,乱石沙土,云飞蝶舞,在我眼里无不清静。佛说:万法唯心造。外面的世界就是心中的世界,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处。没有参悟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第一泡水,茶香浓郁,味涩。我常常把把茶壶盖拿下来,留出些许缝隙,茶就不那么涩了。让茶叶出来透口气,芳香加倍。让心情出来透口气呢?一样的道理。一个人不要总是闷着,应该常常把小我的心拿出来,融入无边的宇宙,就会得到一颗佛心。
第二泡水,茶香氤氲,味甘。那甘,是品味苦涩后觉察的甘甜,人生经历诸多痛苦,后来慢慢发现:活着,就是痛并快乐着;生活,就是苦中有甜。不吃苦,就不会感觉到不苦就是甜。佛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没有生活的诸多遗憾,就不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第三泡水,茶香淡了,茶味也淡了。心淡了,一切都会淡,心净了,一切都会净。其实,静静地喝白开水,也会品味到水中淡淡的甜味。就是吃白米饭,黑馒头,并无鱼肉下饭,细细咀嚼,也有甜味。只要把攀比的心静下来,就会感觉平淡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要过的日子,粗茶淡饭,轻车简从,比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更能长久。淡淡的情,淡淡的岁月,就是我们要的细水长流。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放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心境;但拿起放下,是一样的,禅境是一样的。
苏州寒山寺,有一味佛茶。茶水是淡而无味的,不过比清水多一份竹叶淡淡的清香。一壶碧绿的竹叶,悬而不沉,又浮浮沉沉。既是禅,又是茶。人生无定,时浮时沉。心是壶,也是宇宙,沧海桑田,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也如如不动,坚如磐石;心是瓷杯,也是慈悲,风雨如晦,日升月落,山河变色,亦不改初心,洁白如玉。心无挂碍,一切都无挂碍;心无旁骛,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禅师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心净,一切都净。
茶,贵简而素。简朴的草庐,纯自然的山水,纯天然的心境。一切人为的装饰,都是多余。禅境讲究虚空,清寂。院子里的邻居在屋后的山顶造一草庵式茶室,杉树皮盖的四角屋顶,原木结构,一个不锈钢葫芦状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座佛刹,亦像一座古亭。室内置竹椅、竹桌,室外是乱石堆积,竹影横斜,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池塘,斜坡上数株丹桂,池塘里蛙鸣阵阵,泥鳅戏水,散着数片荷叶。每每主人闲来无事,从容不迫的煮水品茶,或黄昏,或清晨,或雨中,或月下,神仙般自在。
我喜欢原色的茶室,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有一种顺其自然的随意和率性。最好是有一卧榻,置于亭下,倦了枕着水声和蛙鼓入眠,任茶香弥漫,渲染梦境。古老的青石铺了一路,长满青苔,更显得幽寂。因为地势高,可以望见全城风景,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连呼痛快!
佛堂往往是空旷的,世俗的家居往往是装修得精致而家具塞得满满的。这些都如我们的心境,俗人喜欢让心灵充实,乐在忙碌之中。出家之人,好虚静,喜欢空之又空,直至心中空无一物,做到“无中万般有”。
茶室也亦空旷,置身其间,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处于其间,可以玄思,可以冥想,可以澄净身心,清静无垢,俗念俱绝。
率意一点,可以随性。树下的石桌石椅,开阔一点的阳台,干净整洁的客厅,都是品饮场所,简单就好。不需豪华的陈设,不需高档的茶具,不需名贵的茶叶,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品茶,品的是心,入的是境。独饮有独饮的妙处,众饮有众饮的佳处,生活就在茶中,宇宙就在茶中,日月就在茶中,心情就在茶中。梁实秋先生所说“清茶最为风雅”。如有朋友爱好琴棋书画诗,弹琴,下棋,挥毫,泼墨,吟诗,说禅,品茶者可以边欣赏表演,边闻茶香尝茶味,就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品味。闲中品茶、悟道,是一种清福,也是一种境界。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每一种茶,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犹如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都有自己的苦了人生。花茶艳丽,砖茶浓郁,绿茶清新,各部相同。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泡法,各有情趣,各得天然。从茶叶的品种和出处,可品尝出山川风情与大自然的精神。从一片片茶叶里看世界,从一遍遍茶水里悟人生。放下,拿起,那就是整个人生。沏茶,喝茶,参禅,悟道,净化。一片冰心在玉壶,让纯净的心灵与干净的山水融为一体,找回最自然的真我。喝茶,参禅,在明月清风中,在青山流水间,在白云蓝天下......
茶,佛一味。佛说空即是色。一杯茶,用什么茶叶、水、套杯,都极有讲究。紫砂、陶瓷、青竹都是极好的佳品。紫砂,是最为推崇的一种,茶味,也更为浓郁。陶瓷,也是瓷杯,佛教中常用的一种,取谐音“慈悲”,其实品的是茶,体的是境。青竹,多了一点点木拙的意味,泡出的茶水,也多出一点点竹叶清香,凭添一分素净,淡雅。禅茶,首要是境。讲究外境,心境、人境。最好的是三境合一,在世外仙境遇上竹林、方外之人,恰恰又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境,自然有“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的大境界。一壶茶,一个宇宙;一杯茶,一个人生;心境,是一个人的境界,他心中是什么境界,他品出来的就是什么境界。心境明彻,禅与意通。
在青灯古刹品空寂,在琴台书房品优雅,在花间月下品风流;禅,千人千悟,万人万禅。人不同,悟禅亦不同,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一杯茶,可出不同的味道,每个人经历不同,阅历或深或浅,性格或外向或内向,不同的人境,不同的外境,不同的心境,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人生,口中的茶,也是各有各的味道。但所有的味道都是空的,一无所得。品茶的最高境界,悟的不是道,参的也不是禅,心无所住,一无所得。
禅一念,茶一味。观茶而明心,万事万物,皆是一物,心无挂碍,而任云卷云舒。
品茶,品味人生,亦是无茶可品,无人生可禅。一念不生,一念不灭,一无所悟,一无所得。
禅不说,佛不语。凡所有念,都是杂念;凡所有心,都是妄心。只有不思,不语,才是清静。以上妄念,徒增烦恼,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