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发现,和东方国家的孩子相比,西方国家的孩子表现得更自信和张扬,而东方孩子更含蓄内敛,有时表现得更自卑。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父母更喜欢表扬孩子,即使一件很小的事情,他们都会变着花样去夸奖。
东方国家的父母认为一表扬孩子,孩子就会翘尾巴,但表扬是强化孩子积极行为的催化剂,恰当地表扬孩子,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和欣赏,会让孩子更自信,能促使孩子产生动力,使他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经常抓住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反馈。
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错误的表扬方式会适得其反。
1、有害的表扬-给孩子的天赋贴上标签
“你很聪明。”这是我听到周围人用得比较多的赞扬孩子的话,也是我自己曾用来表扬学生的一句话。
众多家长可能听到老师对于孩子的评价是:“你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很懒惰”“你的孩子很聪明,就是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我发现,当我们给孩子贴上“很聪明”的标签时,他并没有因此变得“很勤奋”“将心思用在学习上”,相反,这种情形可能一直延续到毕业。
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她找了几百名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一开始她给这些学生十道非常难的非语言型的智商测试题,他们大多完成得不错,当他们完成后,会对学生们表示赞扬。
他们对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赞扬:“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真聪明。”
他们对另一部分学生付出的努力进行赞扬:“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
这两组学生的起点相同,自从夸奖之后,他们的走向开始不同。
接下来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学习任务,被表扬聪明的孩子,他们都选择了简单的题目,拒绝那些能从中学习、挑战性更高任务。
被表扬更努力的孩子恰好相反,他们中有90%的人希望挑战那些更难的、能从中学到新知识的任务。
之后,卡罗尔给这些学生一些难题,他们完成得都不太好。被夸聪明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点也不聪明,因为成功就意味着聪明,不成功就意味着有缺陷。而且,他们面对难题后,不再有乐趣。
但被表扬更努力的孩子认为,他们并不会视其为失败,也不能反映出他们聪明与否,而是遇到困难了,这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他们依然热爱难题,而且很多人觉得难题才是最有意思的。
卡罗尔后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她发现,被夸聪明的学生表现直线下降,即使给他们简单的题也无法挽回信心;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表现越来越好,更倾向于用高难度的题来挑战自己。
不否认,有些学生很聪明,但因为被老师戴上了“聪明”的帽子,就变得不那么聪明了,因为这顶帽子太漂亮,学生不想摘下来。
2、褒奖学生“很聪明”这句话,有着很大的杀伤力。
当孩子被贴上“很聪明”的标签后,意味着什么?
首先,“很聪明”是对学生天赋的一种肯定,人们更倾向于拥有别人不具备的特质,天赋高意味着别人望尘莫及。
但努力则不同,只要你愿意,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人们更喜欢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当一个人被认为很聪明,他便会努力保持这个标签,以显示自己是聪明的。
比如,卡罗尔的实验中,被夸聪明的学生拒绝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们想在别人心中保持“很聪明”的印象。
如果他们挑战难题成功,人们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挑战失败,便破坏了这个标签。
所以,当高难度的题出现后,自己的天赋时刻处在危险当中,他们不再有乐趣。
他们始终要在其他人心目中造成这样的印象:我是聪明的,我只是没有做那些难题而已。”
他们避免做暴露自己缺点的事,因为害怕别人会对他们是否聪明提出质疑,相比被否定聪明而带给自己的伤害,逃避,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是一种自我保护。
他们让自己固守着“聪明”的标签,便丧失了成长的机会。
再次,被贴聪明标签的孩子,他们只是希望在别人心中留下这个印象,并不真地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他们也会在心里怀疑自己,这从他们逃避选择难题也可以看出,一旦遭到失败,他们的信心便遭到破坏,也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夸孩子聪明,不仅没有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而成了一个沉重的枷锁,阻碍了孩子的前进的脚步。
3、有益的表扬孩子的方式,能让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
表扬孩子时,我们不要表扬孩子的天赋,不要说“你是天才”“你太聪明了,很轻松地通过了考试”此类的话。
因为孩子会看重父母看重的事情,父母表扬聪明,孩子就要表现得聪明;父母看重学得轻松,孩子就想努力表现得轻松,这会让孩子陷入误区,我们要多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
当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我们可以将孩子做得好的细节描述出来,然后说出我们的感受,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比如,孩子把房间收拾得很整齐,我们可以这样说:
“哇,今天你把衣服叠整齐放在衣柜里了,把书全部放到书柜并按一定的次序摆放在一起,桌上的小玩具也放在了收纳箱里。”(描述看到的事实)
“我看见房间很整齐,看起来很清爽”。(描述感觉)
“你很会收纳和整理。”(总结)
如果我们表扬地很笼统:“哇,你收拾得很整齐,你好认真,你很仔细。”但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认真,怎么做叫仔细。
而这种表扬,有做事的细节,有对事情的总结,相当于告诉了孩子做事的路径和努力的方向,孩子更明确应该怎么做。
比如,以前上课之前打预备铃,如果教室里乱哄哄的,我就问学生:“你们怎么还没准备好?”但现在,我变成了表扬某几个学生:“同学们,xx和xx在看书了或在改错了!他们非常安静,已经提前做好了上课的准备”
如果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赞扬的事,但你不知道他是如何做的,你可以做一面镜子,来映射他的闪光点。
比如,当孩子告诉你他考得很好,你可以说:“听起来你很满意,我真替你开心,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可能会描述他做事的经过,只不过,细节描述由妈妈变成了孩子。家长可以抓住其中的某几个细节进行复述,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加以总结。
如果孩子帮我们做了一些事情,或乐于与我们合作时,我们可以将"总结"变为"感谢他"。
比如:”吃完晚饭后,我看见你把碗筷都洗得很干净,碗筷也摆放整齐了,没有你的帮忙,妈妈会手忙脚乱,谢谢你!”
写在最后:
孩子正处在学习阶段,做不好是正常的,如果做得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时应肯定孩子的行为,而非他的特质。
关注孩子的特质,比如聪明,孩子就会看重聪明,孩子就会陷入固定型思维当中,认为特质决定是否成功,这会阻碍孩子继续努力。
我们只有关注孩子的行为,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行为能决定最后的结果。
在肯定孩子的行为时,说得越具体,孩子越能知道怎么做,并且他会把某些行为和要形成的品质联系起来,比如什么行为叫认真,什么才叫合作。
有益的表扬,能滋养孩子,就像一颗树所需要的氧气和水分,大人应该做的,就是不断给予孩子成长的养分,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