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可以说是道出了我国古代诗人心中深深的“夕阳”情结。但绝大多数的诗人,却选择了去刻意描绘夕阳的落寞意趣,而忽略了夕阳西沉、余霞晚归的绚丽景象。所以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暮江吟》,来共同看看古诗词中的夕阳美景。
《暮江吟》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大约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担任刺史途中。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当时的白居易是被调离了朝廷,但是他的心情是轻松畅快的。因为当时的白居易远离了朝廷,也就等于走出了政治的昏暗,摆脱了激烈的牛李党争。
除此之外,透过《暮江吟》中,白居易对夕阳西沉,以及新月东升这两组自然景物的描写,我们也能体会到白居易此行的轻松畅快。当然,这也离不开白居易本身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单从白居易这首诗对夕阳的描写来看,可谓短短十四字,便美得令人神往。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便是白居易对夕阳西沉、余霞晚归这一绚丽景象的描写。它的意思是说,一道残阳几乎贴着地面照射到了江水中,使得江水是一半碧绿、一半艳红。从文字的运用来看,这里的“铺”字显然很独到。
众所周知,当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光的角度是很低的。所以此时夕阳的余晖照在江面上,就好像是铺在水中一样。另外,“铺”字相对于“照”、“射”等字来说,本就比较委婉、平缓,这样也就符合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感。至于“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则是源于受光多少的缘故。
即受光多的部分,呈现出一片艳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碧绿色。它是一种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到这里,白居易对夕阳的描写也就结束了。而对于白居易这里所描绘的夕阳美景,我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不难发现。即便没有亲身体验过,相信读到这两句诗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典型的新月东升的景象。即最可爱的还是这九月初三的晚上,因为露珠亮似珍珠,新月形如弯弓。从这两句诗所营造的和谐、宁静的意境来看,我们可以得知白居易远离朝廷后的心情是轻松畅快的。
另外,从“可怜”二字,以及白居易从夕阳西沉、余霞晚归,一直看到新月东升的时间来看,我们还可以得知白居易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纵观白居易的这首诗,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其实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详细说明。即你问我夕阳哪里好,我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总之,古诗词中的夕阳,美得令人神往。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