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古法礼制将丧礼归类为凶礼,与疾病、灾祸、瘟疫、祸乱等一样,都是人们不愿遇见的。虽然说生老病死自然现象,但由于亲情和血缘关系,家有丧事,哀痛是正常人性,高兴喜悦就不是人了。所以在声音和语言上,应尽可能规避与死亡和丧葬氛围相关的言辞和声响。
1、不说死
丧事参加人,不管是吊丧人还是丧事主家人员,讳言死字以及与死丧有关的字眼是基本素养。死亡是自然规律,然而人们却极力回避,原因很简单,毕竟死亡是凶祸,对人们来说接触甚或听说死亡之事都是不吉利的。
《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里既有等级观念,又有对死字的避忌。平头老百姓虽无所谓,但讲究一些也显得庄重和孝道,所以,丧事活动中,在口语里,一般把人死称为过世、去世、下世、谢世、逝世、仙世等,或者说老了、走了、没了、去了、作古等,也有说享福去了、升天了、到那边去了等。总之一个原则,不管用什么字词,不说死字而又能让对方明白是死了,就对了。
2、不歌吟
歌是指唱声,有旋律;吟是指念声,有节奏。歌吟泛指从人嘴里出来的有旋律的歌曲和有节奏的调子。戏曲里面有节奏和声调的板白和道白,也算歌吟。吹口哨也是歌吟。
丧事活动中,除神祗人员、佛祗人员、在主人员的唱念哀声以及丧服人员和哭丧人员的丧哭哀声以外,所有参与丧事的人员,不得歌吟。
丧事忌打响指。
3、不道别
吊丧人员吊唁后离开时,孝子或专门负责迎客的丧服人员应送出灵堂或家界。主家人员应当道谢,说一些感激感谢的话,吊丧人员应当说一些节哀顺变的话,但相互之间不能道别,不能说拜拜、再见、回见等。这种场合说再见肯定是不吉利的,因为再见意味着再见丧事,对丧事主家是一种诅咒,是为大忌。
4、不妄语
所谓妄语,是指说一些虚妄不实的言语。在古汉语中,“妄”解释为行不正也,诞也、诬也、罔也,《说文解字》解释为乱也。诞是指没有根据乱说,虚妄的意思;诬是指没有根据捏造根据乱说,欺诈的意思;罔是指有用没用胡说,没品的意思。或者是有影无影捕风捉影地瞎说,或者是有意无意以讹传讹地胡说,或者是有用没用无所顾忌地乱说等。
佛家有四大戒律,即规范和约束弟子行为的四大基本条款,一是不杀生;二是不盗窃;三是不淫逸,四是不妄语。杀生、盗窃、淫逸皆邪恶之事,妄语与其并列,可见其意义非同凡事。语由心起,语妄即心妄,语不净即心不静也,如何立佛。妄语是一般做人应当忌讳的,也是丧事活动中特别忌讳的。不管是丧事主家人员还是吊丧人员,参加丧礼必须心怀正念,要使心境与丧事气氛相容,不乱想、不乱说、不乱评、不乱看,不夸人漂亮,不说人丑俗,不掌人面像,不议人形态。说话时尽可能低眼敛眉,轻声慢语,忌大声吆喝,忌惊奇惊诧,忌旁若无人地喧哗,忌吵闹责骂,忌呵斥诅怨等。
丧事活动中,礼仪与禁忌特别重要。越礼和违禁不是一般的个人气质问题和素质问题,而是做人的品质问题和本质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被人白眼或受人嘀咕的问题,而是,不仅仅是你自己,还包括你的家人或家族都将会遭到怨责甚至诅咒的问题。所以,参与丧事活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做派、言语谈吐,切忌口若悬河、指手画脚、判评是非、旁若无人。这个时候,无论是谁,不管你有多高的身份和多深的学问,也不管你与主家有多近的关系或对主家有多大的恩情,不要硬充也不要去充“大尾巴狼”,只做自己应该做的和必须做的,其他事情一概不要管,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