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难免会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心生仰慕、喜爱之情。在这种爱慕的驱使下,人们往往想要用语言文字将其表示出来,举例来说,日常生活中容貌出众的女子就常常收获许多的赞美。
然而,现代社会的环境之下,"美女"、"漂亮"作为常用的赞美词汇似乎并不那么文雅,容易显得没有涵养。那么,如何在夸人好看时显得有文化、有素养呢?其实,我国的古人在称呼美女方面很有"造诣",他们曾经创造和使用过许许多多既文雅又温婉动听的词汇,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已经变得很少有人还在使用了。
《关雎》是《诗经》当中的第一首诗,也堪称是书中最广为人知、家喻户晓的篇目,其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句。对于此处的"窈窕",北宋的《广韵》解释道:"善心曰窈,善色曰窕。"也就是说,"窈"指的是女子心灵美丽,而"窕"则指的是女子仪态优美。另外,"淑女"的"淑"指的是贤淑美好,也就是说,窈窕淑女这寥寥四个字就包含了对当时女子品行、外貌、姿态、涵养等方面的夸奖,可谓是言简意赅。
与《关雎》同出于《诗经》的还有《硕人》,其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几乎堪称古人赞美女子容貌的教科书。尽管只有二十四个字,但这一名句将女子从肌肤到五官夸了个遍,且每一处都运用了优美的比喻,将被称赞者的美貌夸奖得淋漓尽致。
进入汉朝,人们对美貌女子的称呼和形容进一步发展,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善于侧面烘托的音乐家李延年和采用优美辞藻直接描写的文学家曹植。李延年曾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来表现女子的美貌之动人,让后世形容美女多了一个"倾国倾城"的成语。曹植则是在其代表作《洛神赋》中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一长段华美文字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其文采之出众无需多言。
同样是在汉朝,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当中曾写道:"更思瑶台之逸女",而文学家杨修的《神女赋》中也有"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泉庭"的文字。可见,在这一时期"逸女"成为了对美貌女子的一种称呼,且得到了文人的喜爱。"逸"作为美化语也被与"才"组合,成为形容出众人才的"逸才",而当它与"女"相遇,自然也就表示容貌出众、引人注目的女子了。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而此时许多诗人都曾经作诗赞美女子,而其中不得不提的自然是白居易与他的《长恨歌》。在这首他呕心沥血的作品当中,他以"回眸一笑百媚生"、"芙蓉如面柳如眉"、"雪肤花貌参差是"等诗句描绘了著名美人杨贵妃。在许多人的眼中,《长恨歌》就是古诗当中描写美人的巅峰之作,而白居易的这些细致描写、精妙比喻也确实足够文雅和有涵养。
作为广受赞誉的"诗仙",李白描写起美人也是信手拈来、独具巧思。举例来说,他在《清平调》中以"云想衣裳花想容"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而《于阗采花》中,他更是直接用通俗的语言表示:"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相比白居易的精雕细琢,李白在称呼佳人上显得更加随性和天马行空,而这正符合其放荡不羁的性格。
进入宋朝,"红袖"成为了许多文人用来暗指美女的代名词,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更是有十余首作品都采用了红袖作为意象。除了红袖,被大量使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还有"裙衩"、"碧玉"、"红粉"、"红妆"、"娇娘"、"玉容"、"朱颜"等等。
从这些称呼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称呼美女的一大特点,那便是借用女子的特征进行指代,像是红粉、红妆、朱颜都和当时女子使用的胭脂等化妆品有关,而裙钗现在是以女子装束和饰品进行指代,就如同古人称男子为须眉、称女子为巾帼一样,都是抓住典型事物作为称呼。
总的来说,我国古人称呼美女是有着许多门道的,相比于今天被"用烂"的一些简单词汇,他们使用的更加委婉,也更加意蕴悠长、含义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