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愁,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李煜那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后主的愁,是身为阶下囚,昔日繁华不再的愁;范仲淹的“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抒发的愁是作者羁旅的乡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的是国破家亡、历经战乱之苦带给自己的无法排解的愁。一纸红笺,写不尽心头的忧伤;红尘岁月,一盏孤灯,在黑夜里无情摇曳;一个离人,在黑夜里独自伤怀。且看他们的愁是怎样的?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寒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抒发相思之情。“一重山,两重山”,思妇登高望远,期望能看见丈夫归来的身影,但眼前只有重重高山。那重重高山,正如思妇心中心中那重重相思、重重离恨。“山远天高烟水寒”,寒的不只是烟水,还有思妇的心。前三句词人写景,但景中有情。“相思枫叶丹”,最后情景交融,说自己心中的相思之情,如同火红的枫叶一般热烈。
“菊花开,菊花残”,花开花落,时光如水般流逝,思妇的容颜,也在这如水年华中逝去。“寒雁高飞人未还”,那高飞的大雁每年都能回来,而离人却始终不见踪影。丈夫无归,年华流逝,这让思妇怎能不怨恨?最后一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一帘风月闲”。是思妇眼前之景,夜深人静时,她独坐闺中,抬头只见软帘被风轻轻吹动,帘外一轮明月高挂。“风月”,喻指思妇对丈夫的一腔柔情。“风月闲”,是说丈夫不归,她那一腔柔情无处寄托。这里一语双关,留给读者无限回味的余地。
齐天乐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又伤心无数。豳诗谩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69)年,首都临安。
开篇“庾郎”二字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愁。庾信曾出仕南朝梁,后出使西魏,梁灭亡,被迫滞留北国。而作者所处的宋金对峙时代与庾信所处的时代,极为相似。词人是借庾信来抒发自己的家国感慨,他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回到故国。“露湿铜铺”三句,写的是幽闭的失意人和寂寞的闲散人士,那蟋蟀的哀鸣仿佛在诉说他们的哀怨与寂寞。接着又转入闺情,秋夜的哀音最使那怀念游子的思妇伤心。
下篇,细雨蒙蒙飘落西窗,断断续续又传来捣衣声,使词的意境更加的凄凉。“候馆”四句,写羁旅之人,漂泊他乡,心情本就愁苦,蟋蟀的叫声更添凄凉。词的整片都在写怨情,突然之间插入“笑篱落呼灯”两句,看似突兀,却是作者别有用心。用那不知愁滋味的世间儿女衬托有心人的愁苦。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这首词抒写离情。
上篇写旅途所见。首句描绘出旅人的背景图:秋雨初晴,天空明净如洗,四周青山红树两相映,分外明丽。远行之人的心情此时相当轻快,但刹那间“路转陡,行旅无地”,旅程中道路突然断绝。词人心一沉,试着向前走去,只见“忽有人家临曲水”,真的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景色:“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样的景致,给疑无路的旅人带来些许温情与慰藉。
下篇写乡愁。“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遮掩或味十足的乡村,勾起了辞任的思乡之情。更思念其妻子来了,可离家太远,再回首,只是徒劳罢了。最后四句,词人从思乡的惆怅转入今夜旅馆的孤寂情景。孤馆、征雁、残月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具凄凉意味的图景,和词人凄凉的心境合一。
忆王孙
纳兰容若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这首词主要在写“愁”,先来看作者的写法:短短三十一个字,其中直接或间接写愁的,全篇皆是。孔子说《关雎》“哀而不伤”,这也似乎成为了后世对于诗歌中情感节制的理论依据。但这首词作者明显没有节制抒情,不仅如此,还做到了在情感的表达上不受阻碍,这也是纳兰写作的一个特点。
开头便要表达一种愁闷:时值三秋,天气转冷。昨夜一夜难眠,只听得西风紧,足足吹了一夜。园中的芭蕉,怎忍受得了这样的摧残,遍地狼藉。满眼望去,尽是秋色,没有尽头,顿时胸中无限凄凉。无奈,取来浊酒一饮,却不曾想酒入愁肠,愁更愁。心中的苦闷如何排解?随手拿起一本《离骚》,满目读去,字字皆愁语,篇篇有心结。作者心怀天下,有心报国,却立功无门。三藩之乱战火未灭,我心中的愁闷,便如那奔腾不息的湘江水一般。
三藩之乱期间,纳兰作为康熙的御前侍卫,因职责所在,立功无门。这首词既有屈原般忧国忧民的惆怅,也有纳兰一贯细腻的情感。其实他的愁,是封建压力下,精神苦闷的表现,除了愁之外,他也有激昂悲愤的一面。
菩萨蛮
纳兰容若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九天,蟾蜍早下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这首词写一位独在异乡的客人,适逢深秋之夜,孤枕难眠的孤寂心情。
风雨潇潇之夜,窗外秋叶凋零破碎,人辗转难眠。漂泊异乡,经年不归,那难压抑的孤独,品出了漫漫长夜的痛楚。辗转反侧,忽而望见深秋的月,冷清如水,正如此时的心境。不知何时已昏昏睡去,又不知醒来是何时,只是忽感夜里透骨的寒冷,烛火明灭,灯花也随着脸颊上的泪滑落下来。此时,处处勾起心中的伤感,尽付与琴声。
本词笔法流畅,根据眼前所见、心中所感,一一道来,在朴素之外营造出凄美绝伦的意境。这一点毫不亚于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情景交融也是本词取胜的关键。有人说:纳兰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他的一生有许多”悼亡之吟“、”知己只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不幸的爱情经历,为他的创作植入了凄凉的情怀。这首词就是表达心中的寂寞之情、孤苦之一的一首代表作,字里行间,景中意外,都是纳兰无限寂寞、忧伤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