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咏叹调与新时代进行曲
——龙小龙诗集《新工业叙事》读后
龙小龙,四川南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研班学员。作品见《诗刊》《星星》《绿风》《光明日报》等。著有诗集《诗意的行走》《新工业叙事》,散文诗集《自然的倾诉》。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获奖上百次。
文/季川
认识并熟悉诗人龙小龙,还是起源于十多年前,在诗歌论坛、新浪博客上经常看见他的作品和发表与获奖的各种信息,一度成为“获奖专业户”。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且在日常生活中充满诗意的人。他是70后,我是60后,应该在年龄上以及在爱好诗歌的道路选择上,大家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他喜欢朴素的抒情方式与原汁原味的意象呈现,我也是。
龙小龙从农村到工业园区的工作、生活历程,具有很多像他一样的打工者(现在叫产业工人)的个人经历。时代在不停地变革,我们的思想与脚步也必须与时俱进,不能松懈。那么,诗人的职能或者说功能,很有必要紧贴这个如火如荼的时代,写出符合时代节拍的作品,给诗歌历史留下真实的影像记录与原音重现,这是非常紧迫与急需的事情。
龙小龙的这些新工业题材的诗歌作品,与其说是其心灵的直接感受,不如说是时代的深刻烙印与前进中的滚滚车轮之痕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企业一员的龙小龙与作为诗人一名的龙小龙,本质上都是和谐社会的一分子。白天,他努力、努力再努力,一直在企业从事文化宣传品牌建设工作,晚上或业余时间,他一直也没有中断自己对诗神缪斯的热爱。
龙小龙爱诗写诗,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也不搞所谓的山头和门派。他始终秉持“我手写我心”的创作初心,始终徜徉在生产一线,与他眼里胸中一直热爱的那些机械设备,一起承载、打磨且讲述光阴的故事、工友的点滴以及人间的真情。
龙小龙的这部诗集,共收录了近200首佳作,分为《写意:中国工业园》《工匠精神》《蓝天下的仰望》三辑,均是对他熟悉的工业题材的深度挖掘与深度思考,完全体现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诗人应该具有的平民视角与内核值守,这是时代的有力呼唤,也是诗人的嘹亮回应。
中国工业园,可工笔可写意
其实,一个有敏锐洞察力与表现力的诗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有所表现,这是诗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物互相审视时迸发的必然火花。贴近这个时代的脉搏,书写感动或打动诗人们情感的诗作,已经成为一个诗人的写作源泉与精神动力。毋庸置疑,龙小龙的工作范围一直在工业园区,他就理所当然与他眼中的那些熟稔的事物结下不解之缘。他的胸腔他的血液,已经浸润了那些不能忽视的工业元素,所以不吐不快,所以无法自拔。
《“硅”向未来》:“曾几何时,我在深思/该怎样表达对浩瀚宇宙的敬仰与尊崇/我也曾叩问/是谁造就了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时空深邃,人类文明生生不息/当我们仰望一切/当我们俯瞰这片辽阔无边的大地/赐予芬芳的神奇沃土/歌颂海阔天空,长河落日/谁能紧紧握住,稍纵即逝的光阴//因为神圣/所以感动//一颗小小的沙砾/却是蕴含巨大能量的生命场/以不同的意识形态/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多种方式/帮助人类抵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智慧的境界/飞越一座又一座精神巅峰//在半导体技术引领下/它们化身智慧大脑和数字传输的桥梁/每一个因子/都在酝酿、在蓄积超越时空的灵感/在能源大变革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作为光伏发电的灵魂/硅和它的子民,举着无处不在的阳光之旗/照亮整个世界//当追逐绿色生态的方式成为生活主流/硅,不负文明使者的担当/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所有的燃烧都转化成零碳排放/所有的喧嚣归于平静/让科学的高度抵达哲学神学的终极思辨//低眉颔首,凝眸现实/我们怡然自得地走过绿色田园/我们穿越渔光小镇/光伏与智慧工业农业遍布大江南北/我们光明正大地在阳光下相拥相依/饮着幸福的泪水/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啊/通过硅的高效传递/为人类提供持久的生命力/创造无限可能的人工智能/赐予我们磅礴的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无穷的智慧//从清洁低碳到安全高效/从能源产业到信息产业/在我们看得见的未来/科技与文明得到深度融合/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属于硅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了//带着千万个为什么/解码昨天和今天的因果关联/万物蓬勃的规律和趋势/探索宇宙的奥秘/一起回归自然,也一起面向更多的未知世界”。
诗人的这首激情澎湃而又高度概括的“硅”诗,深入浅出,将硅与光伏发电,将低碳高效,将人类命运与美好未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诗人的工作经验与意象输出,把神秘的高科技与产业状态,非常形象生动地通过诗歌语言一次二次多次地展现在我们目前。
《再写精馏塔》:“高高低低的塔体/是地标,指示着春天的方向/像排箫,吹奏着金色阳光的曲目//每一根钢管的体内/都述说着火眼金睛的神奇/和纷繁浩大的宇宙演变//精馏是物质提纯的核心担当环节/分离气相,去掉杂质/‘相当于要在十亿人群中/抓获一个深藏不露的坏人’//当你了解到它们的伟大/你看到的将不再是高耸的钢筋铁骨/不再是冷硬的多级管/而是一种/矗立人间的凛然正气”。
龙小龙这首,也是写得非常自然。起句“高高低低的塔体/是地标,指示着春天的方向/像排箫,吹奏着金色阳光的曲目”,非常直观,这可能是诗人无数次的仰望与联想使然。塔体与地标与春天,在内心的一次不经意触碰中,有了无可替代的关联与依偎。“相当于要在十亿人群中/抓获一个深藏不露的坏人”,这是非常朴素一语中的的比喻,诗人拿来引用,烘托了精馏塔的特异功能,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尾句“矗立人间的凛然正气”,似乎首尾呼应,加深了厚重感与使命感。
《工业三明》:“风一吹,发黄的管道就绿了/风一吹,起伏坎坷的板材就平坦宽阔了/很多不可能的等式就这样成立/设想的幻听就这样实现了//以三明为中点,画一幅现代主义的宏图/东依福州,西毗江西/南邻泉州,北傍南平/白云是天空翅膀上的点缀/翅膀下面是大海,大海托举蔚蓝色的梦/梦里是关于工业发展的热度/或者关于一座小城卸掉沉重的铠甲之后/毫无悬念的腾飞/消减了三明的古老和沉重之老气横秋/却平添了新时代的自由与轻灵//——诚然,鸟瞰三明/我的视线难免会产生一种微微的疼痛/更多的是惊喜和振奋/仿佛,炙热的火焰或电流/将偌大的中国地图灼烧出一个世界之窗/发出七色缤纷的光芒/南国时空赋予了崭新而前卫的中国属性”。
这首写三明的,也是诗人的内心荡漾与现实紧密结合之作。众所周知,“三明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20多年来,三明市围绕做优‘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品牌,锻长板、补短板,培育壮大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全力建设“产业优”的新三明。”诗人抓住了工业三明的主线,就是“画一幅现代主义的宏图”。“仿佛,炙热的火焰或电流/将偌大的中国地图灼烧出一个世界之窗/发出七色缤纷的光芒/南国时空赋予了崭新而前卫的中国属性”。诗人的夸张手法,似乎并不违和,反而显得这些场景,近在咫尺,触手可摸,俯身可见。
工匠精神与铁肩担当
当代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特别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无论哪个行业,没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钻研和苦干、能干精神,是无法造就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大国工匠的。诗人在第二辑《工匠精神》里,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写了很多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工人,正是这些工人对设备对产品对工作的积极态度,拓展了工匠精神的外延与内涵,使得国人充满了对工匠精神的文化自信与信仰传承。
《工匠精神:双手》:“我要写到一双手/是它,把原野里分散的沙粒汇集在一起/放进熔炉里整合/完成了一次次灵魂和品质的重塑//是它剔除了那些管道里的锈迹和霾尘/去除了不合时宜的因子/使空气格外清新,大地呼吸均匀/江河的血液畅行无阻//淬炼阳光的手/让冷硬的生命发光发热的手/一双手,让伟大诞生于平凡的缔造者/一尊立体的雕塑”。
诗人在产业园里的所见所闻,奠定了他对工匠精神的指认和验证。诗人写的这双手,集中体现了产业工人中的佼佼者和领跑者,正是他们的实干加巧干,才能驱使我们的每道工艺每个技术标准,更加完善与完美。“一尊立体的雕塑”,其实是诗人在为这个群体树碑立传。
《瓦斯探放设备》:“他们纯朴、憨厚/理解蓝天白云的情怀,却不善于修饰/也懂得绿水青山的注脚/却不知道怎样抒情//钢铁之身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的钻头/表盘上的刻度,还有你看不见的芯片/为鼻子注入了嗅觉的灵敏度//他们深知,凡事皆有因缘/有时,越是抵达底层/越能感到灵魂解救之沉重/受限的空间,需要用干净的空气/来进行一场彻底的置换//诗一样美好的大地/岂能容忍邪恶的气焰无限制拔节/再轻微的变质,也不容许在井下暗地里滋生”。
说到瓦斯,人们往往谈虎色变,唯恐避而不见。殊不知,诗人笔下的瓦斯探放设备,其实就是生命与安全的保护神与灵魂的拯救者。诗人采用比喻与拟人的手法,让事物的表象与内涵,有了不一样的独立展现与环环相扣之感。如何把普普通通的事物,用诗人的眼光来有意识地铺陈与剖析,龙小龙做到了。
《螺栓与螺母》:“螺旋式的上升,意味着/向前、向上是一种无以复加的累/而后退与停歇/永远是一种慰劳和松绑//你得到的就是所谓的自由和安逸/只是暂时和表象/这道理,是杨晓东夫妻俩总结出来的//他们每天拿着扳手、管钳、卡尺/把自己弄得满身疲惫/年年岁岁,都在与螺栓和螺母对话/哪怕松动一毫米/就会有液体或气体逸出来/造成人祸。人祸,就是后果不堪设想//杨晓东和他的妻子/一干就是二十年/在他们手下,从来没有出现过一种闪失/这一对铁骨铮铮的夫妻/硬是把自己活成了螺栓和螺母/用坚持,用朴素的爱,/抱紧了他们平凡琐碎的日子/也紧紧抱着人生的执念”。
不能不佩服诗人龙小龙的观察力与理解力及领悟力,将生产车间里螺栓与螺母这两个随处可见的物件,通过相辅相成的工艺流程表述,传达给我们精诚合作的可贵与可敬之处。“杨晓东和他的妻子/一干就是二十年/在他们手下,从来没有出现过一种闪失/这一对铁骨铮铮的夫妻/硬是把自己活成了螺栓和螺母/用坚持,用朴素的爱,/抱紧了他们平凡琐碎的日子/也紧紧抱着人生的执念”。诗人攫取的人物典型,把夫妻在工作上的互相配合,升华为爱情的相濡以沫与肝胆相照,显得非常顺达与灿然。
蓝天下仰望,苍穹与大地的容颜
每个诗人的个人阅历与独立思考,决定了这个诗人的三观层面与精神归宿。如何写出自己满意或者被大众认可的诗歌,是每个诗人必须要思索的东西。好在诗人龙小龙之前的寻觅与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突破口,就是牢牢抓住自己耳熟能详的工业题材,“深挖洞,广积粮”,从而形成自己丰富的写作资源与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在第三辑《蓝天下仰望》里,诗人继续尽情描绘与放歌那些值得称颂的园区事物,从而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写作道路与诗歌王国。
《光伏,光伏》:“光伏,光伏/一架架风车是旋转的蒲公英/成为生动的背景/一片片蓝色发电板是天空的矩形切片//阳光无私的照耀/让众生敞开了辽阔的胸怀/许多人在奔跑,也有许多人在祈愿/每种行为都是低碳绿色的表达//所有化石能源的燃烧成为一种隐喻/擎天的烟囱成为历史的钉子/昨天沉积在封底/封面,是花朵在浩荡的春风里款款低飞//湖水如屏,安若明镜/神舟航天器展开羽翼正朝着银河之外飞翔/通过雷达和射电望远镜/频频传来的资讯/说着亿万光年前的事情和那些未知的世界”。
诗人小龙的诗歌语言,已经非常有个性与可识度。他对工业园里的诸多事物,摒弃了走马观花的赞美模式,而是更加潜心、细致地介入事物本质,比如这首《光伏,光伏》又是很好的例子。“光伏,光伏/一架架风车是旋转的蒲公英/成为生动的背景/一片片蓝色发电板是天空的矩形切片”,诗人说明书式的介绍与诗意表达,很轻松地就把高深莫测的光伏,展现在大众面前。所谓功夫在诗外,也许就是每个诗人都要具备的注意力与着重点。
《蓝色晶片》:“向往蓝天,蓝天不可拆卸/聪明的我们在地面用晶片一小块一小块地拼接/组装着另一面蓝天/倾斜于大地的蓝色硅板上/阳光在静静流泻//制造天空的过程是辛苦的,更是神圣的/我们心里明白/每一片蓝色晶片就是一座小型的发电厂/白天,尽情吸纳阳光/晚上,就让数以亿万计的太阳粒子转化为缕缕电流//中枢控制系统,鼠标一点/计算机便发出一道程序指令/涓涓细流就揣着春风踏上了造访之路/大江南北的百姓人家/天空下,星光渔火在用对讲机交流,彼此回应”。
诗人把蓝色晶片与蓝天相互补充与映照,凸显了诗人的表现张力与时空转换。“每一片蓝色晶片就是一座小型的发电厂/白天,尽情吸纳阳光/晚上,就让数以亿万计的太阳粒子转化为缕缕电流”。科学来不得半点假冒伪劣,同样,诗人的真知灼见也必须在真理的框架下运行,诗人在分行文字里的挥洒,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忠实与忠诚,“天空下,星光渔火在用对讲机交流,彼此回应”,仿佛童话仿佛梦境,可见诗人并非刻意的氛围营造,显得多么机智而又自然。
《眺望或沉思》:“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抚摸/稔熟的塔釜、器件、装置/凹凸的纹路,整齐的布局/用心打磨过后的光滑,擦拭后的洁净与铮亮/反复地理解,什么是平凡和不容易//我知道,每一座成功的工厂/必是匠人、以匠心、用匠行铸就的精品/就跟一首成功的诗作一样/须遣词造句,精雕细琢/历经艰难困苦而终于凤凰涅槃//我的办公桌前方挂着一幅中国地图/当我想要懈怠下来的时候/一抬头便看见祖国母亲/我的身后是一幅工业园区风景照/此时刻,壮阔的产业集群在晨曦中/分明是航母启航”。
这首具有哲思风采的小品,写得非常从容与稳健,干净而又利落。诗人说:“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抚摸/稔熟的塔釜、器件、装置/凹凸的纹路,整齐的布局/用心打磨过后的光滑,擦拭后的洁净与铮亮/反复地理解,什么是平凡和不容易”,那些内心闪过的塔釜、器件、装置等等,已经彻彻底底征服了诗人的感官,直抵诗人的灵魂高地。“我的身后是一幅工业园区风景照/此时刻,壮阔的产业集群在晨曦中/分明是航母启航”。这是诗人的宏大愿景,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可实现目标,此时此刻,诗人作为万千产业员工的一员代表与产业园的朝气蓬勃与整个中国的现代工业脚步,其命运已经密不可分。
荡气回肠地悦读,心潮澎湃地畅想,这是我读龙小龙工业题材诗歌作品的最大感受。
总而言之,诗人龙小龙的初心,就是承载、打磨、释放这些心中一直激荡的诗情与思辨。
从小爱到大爱,从家到国,从个人命运到国家前途,我们都应该有所作为。
因此,与诗人龙小龙共勉。
本文作者季川,1968年5月1日生于四川江油,现居江苏南京。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潮》《诗歌月刊》《绿风》《扬子江诗刊》《诗林》《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读者》等报刊。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季川诗选》。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