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节!吃完饺子落了碗,村里东口转一转,看到大爷们在聊家常,说起了今年的年景和天气。老话说得好“过了冬至节,一天长一线”,冬至虽然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但是冬至也是春暖花开的起点。随着冬至节气的来到,太阳直射点也会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而我国处在北半球,这也意味着白昼时常也会逐步拉长!
所以冬至不仅仅是一个吃饺子的节气,对于未来的天气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我们农村,就流传着许多的冬至谚语,农户们喜欢用冬至的天气变化,来预测过年的天气情况,以及来年的农作物年景。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过年天气和冬至又有什么关系呢?相信大家看完这些谚语,就能找到答案了!
1、冬至出日头,过年冷死牛显而易见,这句谚语的含义很直白,就是冬至这一天,如果是出太阳,大晴天的话,那么意味着过年期间的天气会很冷,甚至连耕牛都会被冻死。反之的话,如果冬至这天是阴雨天的话,那么这个冬天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暖冬,到了过年期间天气就会逐步回暖,或者不会那么寒冷。当然,谚语都有一种夸张的成分,不过主要说的还是天气寒冷的意思。
为啥会这么说呢?那还要和我国的农耕文化谈起。早在古时候因为科技不够发达,没有天气预报,人们预测天气,全靠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经过长年累月的时间积累经验来揣摩天气的变化。要说有没有科学根据,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经验和时间,出现的次数多了,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这是一种规律了。
2、谚语的背后存在什么规律?而随着科技的发达,科学家们也对于这种成因做出了解释,表面来看,冬至和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应的是一个前后呼应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冷空气变幻的一个规律。因为在自然界,天气变化存在一定的韵律关系,这里的韵律,指的是一种天气过后,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出现同样的天气。而且韵律变化的时间不一,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固定性,目前世上比较公认的有30天,6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
而冬至已经进入寒冬,受冷空气影响较大,如果这个时候天气晴朗增多,那么必定是受到冷空气侵扰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北方,会有晴冷的说法,天气越晴天气就会越冷。也就是说,冬至这天如果受到冷空气的侵扰,那么60多天后,过年的天气也会受到一波冷空气的侵扰,形成寒冬的局面。因此,就有了“过年天气冷不冷,就看冬至这一天”的说法。
其实,这样的俗语还有很多,例如“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暖,冷到3月中,冬至冷,明春暖的早”;“冬至天气晴,来年果木成,冬至天气爽,来年果木广”,这些谚语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3、今年过年天气冷不冷?目前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说过年的天气如何谁也说不准,不过按照当前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来看,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逐步回暖,呈现晴朗天气,降水稀少,降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不过新一轮冷空气已经在东北,内蒙集结完成,局部迎来15度的降温,未来几日随着冷空气的南上,我国北部,中东部地区也会形成一波新的降雪降温。
按照谚语的说法,冬至天气晴朗的话,那么过年期间天气也会相对冷上一些。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已经是漏洞百出,这里说的晴指的是冷,如果是晴暖的话,那么对应的过年天气也会是相对暖和的。另外从民间的“数九歌”来看,2022年的春节时间是2月1日,刚好处在五九期间,按照数九歌里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最冷的三九四九已经过去,按照规律来看,过年天气都不会太冷。
不过谚语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加上全球天气的整体变暖,过去的谚语用在当前已经不太合适了。另外,今年是“双拉尼娜”年,影响我国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而且强度偏强。按照之前的专家预测,出现拉尼娜事件过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
所以当前天气虽然暖和一些,但是不代表春节期间天气也会暖和,具体还要看当地的天气预报,谚语只可参考,没必要过多地去讨论。今天冬至,你那里是晴天还是阴天呢,关于过年天气冷暖?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