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另一说法“春生夏长,秋收冬息”。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简洁地释义为: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本义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这句话看似简单明了,实际上包含了生产过程,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人体科学这一系列的问题。事物发展有萌发、生长、成熟、收获归仓的过程,人体也在遵循这样的规律,万物皆受自然规律影响。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脾主长夏,脾喜黄色食物如:黄豆制品等,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俗称“秋老虎”。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 首要的防湿补脾。
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在季节上,肾主冬,主骨生髓,怕凉。在情智上,肾归 “恐”,恐伤肾。咸养肾,但过咸则伤肾。
由于肾主纳气,因此冬季人也不能一味懒怠少动,要多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提高抗病力。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因而要加强背部保暖,有助于肾的阳气升发。冬天养肾,一是保暖,二是保持心情愉快,三是多吃些黑色食品,四是适度作一些室外阳光下的锻炼。
简短几个字,放在人体科学方面,居然有这么高深的学问,看来这饮食与健康、文化及事物发展规律,一脉相承啊!由此看来,传统的中医,蕴含着极深的学问呢!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落脚点就是冬藏,人体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比如打牌,手气背时,就要收敛,退而养气、养心,静待心气平和之时再论高下,才是上策。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气运不济之时,就要退守养心顺其,藏起锋芒,平心静气地修养,静待天时地利人和,气运旺盛之日,再做打算,方为上策。这就是所谓:冬藏,养精蓄锐,等待春天的到来。一切重新开始,才会有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