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位老师写的拒绝上早晚自习的文章激起一场论战,作为一名从教29年的老教师,我无意加入论战,但我深切感受到社会上尊师之风日颓,而歧视甚至诋毁谩骂老师之风日盛,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老师指手划脚,动辄道德绑架,恶意抹黑。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些人缺乏对老师的尊重,缺乏对教育的敬畏。
为宏扬尊师重教精神,特摘取下列几则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燕伋(公元前541年-前476年) ,字子思,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被世人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
在完成学业后,燕伋便回到故乡。他一不做官二不经商,而是在千水之滨办学校宣扬教育,在偏僻的西秦传播他的老师孔子的儒家学说。
燕伋终生都没有忘记恩师,每天讲完课后,都会来到学校后面,遥望着老师孔子的居住地——鲁国。他每次用衣襟捧一包土垫在脚下,日积月累,脚下便形成了一个高大的土台。后人给这个土台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望鲁台。
2、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四十多岁时与好友游酢去拜见恩师程颐,但凑巧程颐在屋中打瞌睡,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而是静立在门口,等待老师的醒来,但不巧的是,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老师程颐,但都被杨时拦住了,当程颐一觉醒来后,才发现外面下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而杨时和游酢则变成了雪人。 3、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必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然后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让人感佩。 4、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敬。由于老师桓荣年迈,他便免去了老师上朝奏事的礼节,让桓荣在家休养,并经常带着大臣们去桓荣家里听课。为了不惊动老师桓荣,每当马车临近桓荣家时,明帝都下令停车,然后下车步行进入老师家的小巷。桓荣得知皇帝驾到,便赶紧整理好衣帽,到门外恭候,以行君臣之大礼,但汉明帝每次都非常恭敬地请老师免礼。然后亲自搀扶老师进入府中,让老师上座,并叫大臣们在桓荣面前摆设案几,让文武百官站在桓荣面前,以表对老师的尊敬与关心,然后自己则像小学生一样捧着经书,全神贯注地听桓荣老师讲课。
休息时,明帝还会亲自捧着在皇宫特意为老师做的点心,恭敬地送到老师面前,请桓荣品尝。
后来,桓荣身患重病,明帝多次去老师家中探望,每次来都是小步跑到老师的病床前,并叮嘱有关大臣经常到老师家帮助老师料理家事。
不久后,桓荣病故,明帝悲痛万分,不顾圣驾的尊严,不顾大臣的劝阻,脱下龙袍,穿上丧服,亲自到桓荣老师家为之吊孝送葬。汉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尊敬老师,值得大家学习。再给大家推荐几则尊师的名言: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5、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9、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总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记•学记》中有云:“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愿我们能多些理解与宽容,少些误解与戾气,共同营造和谐幸福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