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趋利避害的教育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也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网上各种网站、校园网的论坛、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来认识、调节自我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信心,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能培养青少年独立的探索精神,为他们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青少年爱上网,上网的最大乐趣在于能在虚拟时空中探索未知领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网络社会是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人们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制造信息,还可以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致使网络社会资源异常丰富。
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传统教育信息源相比,他们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们不再被单一的一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牵着鼻子走,也不再拜倒在任何权威的脚下,他们可以对各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做出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优劣、善恶,也可以做深入地探究、思考和反思,为自己的合理选择找到根据,从而逐步发展起独立思考、评价、选择的自主性人格。
3、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中学生面对学校、社会、家长等诸多的压力,使他们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而情感表达和宣泄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虚拟匿名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和不良情绪宣泄的新途径。
在实际的生活中,青少年的情感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总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总要面对自身生存的情感氛围。而在网络社会中,他们可以无话不谈。只要遵守网络协议,网络就会乖乖地按照指令运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愿意说的话,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尽兴聊天,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情感体验。
(二)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它在对青少年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1、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
网络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行为的直接性和交往关系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交往的需求,使其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的感觉,且这种理想化的感觉非常容易上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往方式的改变将导致人的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
因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到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因此,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所造成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2、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
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垃圾信息大行其道,青少年的信息选择能力、是非判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
这在客观上易于导致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而这种弱化会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一些青少年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自我调控力。 3、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障碍。健康的心理是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迷恋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由于对新事物的易接受性和本身认知分析能力的欠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文化中渲染的各种信息,容易不加辨别,盲目吸收,甚至盲目崇拜。同时,由于过度崇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的青少年由于接受了网络黑客神通广大的渲染而迷恋电脑网络,最终荒废了学业。
同大多数人相比,迷恋网络的青少年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客观地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而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出现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二、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灵活新颖,简便易行 中学生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而且最具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一个群体,网络的新颖和富于变化对他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实际上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依然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看,心理知识、心理技术的传播与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课堂教学和心理门诊中师生的交谈以及书籍、活动等媒介的运用,这些媒介的传播广度与辐射面十分有限,而且速度也较慢。
由于学生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被动地接受心理辅导与教育,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就大大降低,他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和学习内容。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操作方便、简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强调互助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心得交流、互帮互助。传统教育模式下这些要求都大大受到限制。 (二)网络环境为师生互动,坦诚沟通提供平台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人机互动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论坛、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等实现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坦诚相待,可以以求助者或助人者的身份出现。
这就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有助于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学生对于隐私问题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充分表露自己,消除对心理咨询的“不安全感”,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资源共享。青少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听取不同心理专家的意见,避免因知识或经验的局限性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此外,在网上实现心理教育信息的交流、共享与普及,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都十分便利,可以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网络环境构筑了学校、家长、社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配合的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自助的平台,形式活泼、效果及时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往往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比传统的信函、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都更有优势。
而且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服务项目,可以带着问题到网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网上与大家交流、分享或分担。所有这些对喜欢新奇、追求独立的青少年学生都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同时充分地体现了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教育”和“自我帮助”的本质特征。
此外,网上心理服务具有即时性,学生不论何时都可以寻求到它的帮助,这种帮助尤其对那些心理困惑者、心理障碍者可能更为必要、及时而有效。 三、如何让网络成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网络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待网络,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撒手不管。
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尽可能地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当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经常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但是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的影响、网络对社会道德的冲击、网络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等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因此,应在中学生中大力普及网络知识,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使他们认清网络对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他们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积极开发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丰富自己的校园网资源,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增加教育信息资源,推荐好的网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网站,并且可以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建立各学科网站、在网上发布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延伸了教学空间。
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在线留言板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匿名发言,诉说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的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在校园网平台上,教师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德育网页、心理健康网页,让校园网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充分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
(三)启动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的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着力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
可以由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学校有关负责人组成心理辅助组织,成立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咨询人员和必要、规范的咨询场所、设备等,加大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个人心理求助的积极性。
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快捷、保密性好和传播面广的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发布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开辟诸如“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聊天室”、“心理测试”等栏目,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认真为你答题,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真能帮到你,请给个“好评”呗。好人一生平安。O(∩_∩)O~)。
其实很简单啊,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可以这样说,科技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发达的科技,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呢?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时尚的生活方式,甚至于网恋也成为现在的一种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