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和苦难,每个人的生命都绕不开。在现代社会,比之以前的时代,痛苦和苦难是多了还是少了呢?诚然,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方面,物质越来越丰足,人们越来越少有冻饿之虞,可另一方面,在欲望的喧嚣下,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多地陷入困境,焦虑和迷茫可说是现代人的标配。在此困境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有的人选择“躺平”,对人生采取消极的放弃态度;有的人则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企图以此来抵抗心中的空虚感;还有些人不断地在这两者之间摇摆。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态度来对待人生?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人生中那些摆脱不掉的烦恼?
说实话,我是人生的悲观论者,时时抱有“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想法。当看到书名《人间值得》时,不禁有点嗤之以鼻:又是一本心灵鸡汤而已。可读过后,感觉对于人生仿佛获得了新的启示。作者是日本的中村恒子女士,已90岁高龄,担任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并一直坚持工作到80多岁。恒子女士少时家贫,加上父母重男轻女,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后被迫自立,医学院毕业后机缘巧合当上了精神科医生。结婚后,由于丈夫是酒鬼,家庭经济只能依靠她,其长期面临工作和家庭矛盾的双重压力,后在不懈努力下终于成为业务骨干。也许,这样的人生会让我们把她想象成一个女强人吧:充满野心、强势、对人对己都很严苛。可在别人眼里,恒子女士却是“无论何时,她都是一副坦然自在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这样活着便很好“、“瘦小的身躯,却每每发出温暖感人、充满慈爱的话语…她在人身边,就像纤细的烛光暖暖地照耀着,让人重新充满活力”。她是怎么做到的?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她面对风浪重重的生活?
读完书,恒子女士对人生的态度令我印象深刻的有:
面对工作——“做好当下的事最重要”。作者说“拿我自己来说,我一生绝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了工作,可若是有人问我是否喜欢工作,坦率而言,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当然,并不是讨厌或反感,但绝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如果要问我工作中有没有大的目标要实现,那也完全没有”。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状态吗?可作者是如何能做到坚持工作70余年的呢?其实正是由于其“看淡”工作:“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过去,人们常被教导要胸怀大志,但是愿望过于高远,大脑就会陷入对未来的焦虑之中,这时不妨关注眼前,做好当下的事“、”在我看来,为了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赚多少钱倒没那么重要,如果能够支撑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这就足够了“。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合意怎么办?”如果你能遇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那再好不过。但这种情况就像买彩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断工作着,或许哪一天就会遇到一份让你喜欢的工作,带着这样的心态,工作中莫名的压力和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是不是去行动总比思虑强?行动才是促进工作的良药“。如果工作损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怎么办?”如果工作让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牺牲,那一定要果断离开,毫不犹豫。虽然说功到自然成,但万事都应以身心健康为前提“。以上就是作者对工作的核心态度,看看,是不是很放松?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远大理想,也不号召大家都去争取成功,更不要求大家为了工作而牺牲身心健康,只是要去行动、努力做好当下的事就好了。我想正是这种细水长流的态度,才是能够支撑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工作岗位的秘诀吧。
面对人际关系——工作和人际的烦恼可并列为人生中最主要的两大烦恼,恒子女士对处理人际关系又是什么态度呢?还是“看淡“:“人与人不能走得太近”。过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难免失望。而且距离过近往往会对对方产生过多的要求,这样,在对方达不到期望时,就会心生怨怼。当然,这并不是主张人们不要交朋友、不要建立亲密关系,而是主张一切随缘,当缘分来时,感恩并充分享受友情或爱情的快乐,而当别人离开自己时,就坦然接受,“来则欢喜,去则放手”。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人去生活,所以不必执着。那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合不来的人呢?“喜欢就交往,不喜欢就远离”,就这么简单。人际交往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强迫自己曲意逢迎。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合不来的人也不得不去打交道,这种情况下“保持简单交往即可”。
面对逆境——人生难免有逆境,身处逆境时又该怎么办?“首先,我的建议是不要停下现在的脚步。在逆境中,比起大干一场的努力,慢慢调整更切合实际。如果用尽全力相当于100分,那么这时候只要用60分的力量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地好好工作和生活,就能把握转机”。处于逆境,我们往往急于翻身,想通过一个契机来一下子扭转局面,但这不仅不现实,而且急于求成搞不好还会使人堕入更糟的地步。其实只需要不停下现在的脚步、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生活就行,是不是很放松?可是这恰恰是面对逆境的最现实、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面对死亡——“一个人孤独地死去比较好”。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诧异,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再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孤零零地死去更悲惨的了,谁也不想落到这样的境地。可是“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所以“在我看来,孤独地死亡也没关系。孤独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也很美妙”。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无牵无挂的、潇洒的死亡,不仅算不上凄惨,反而是精彩的人生谢幕方式。我想,这种对死亡的通达,正是洞悉了人生本质的大智慧吧。
总之,对待生活的态度,恒子女士就是“看淡:“不要比较,活出自我”。“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种想法始终贯彻她的人生。在她看来,“只要自己和家人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就很满意“。唯有和别人比较着才有动力活下去,可能是现今很多中国人的通病。比事业、比财富、比容貌、比老公、比孩子…..无休无止的比较不仅让我们心态失衡,平添了许多烦恼,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每个人都想成为别人拙劣的复制品,而忘了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存在的意义。每个生命都有亮点,如何找到并更好地活出自我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比那些教导人要向生活发起冲锋的励志书,本书是教人断舍离的生活态度。断舍离绝不等于消极的“躺平”,也不等于“要知足常乐“之类的简单说教。断舍离是要把生命中那些多余的、累赘的杂质舍掉,让生命露出本来的面目,从而轻装上阵,能更好地去面对人生。
本书的作者中村恒子女士其实就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精神科医生,并没有在其专业上做出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毫无疑问,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其了不起之处在于面对人生的态度。面对生活可以有千百种姿态,但恒子女士为我们恰恰展示了最淡然、最优雅,也最坚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