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三角成为新时代追梦、筑梦、圆梦的理想地。”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周在江苏无锡召开。经过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手越牵越紧,互相贡献优势长板资源,共同把长三角打造成为强劲活跃增长极,成为了各方的共识。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贡献长板“优”无止境
上个月,上海松江区内首批15家文旅场所全面认可三省一市电子证照。长三角游客可自由选择出具实体或电子证照。
早在去年9月,三省一市就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形成了九项共识,其中包括构建相对统一的电子证照应用模式、支持各领域应用场景调用核验异地电子证照等。在上周举行的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及高频服务事项上线,助力实现“同城化”,也能让长三角人享受到更多的便捷。
在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长板”一词频繁出现。过去,人们常说“以长板补短板”,如今则提出了“拉长长板、贡献长板,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
以互联网电子政务为例,上海“一网通办”、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安徽“皖事通办”等地方改革成为全国地方数字政府建设标杆。在不久前的评测中,上海市“一网通办”在全国省级政府排名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排名中,浙江并列第一,江苏排名第二,安徽排名第四。
三省一市的优势可谓是相当明显,但是“优”无止境。
据统计,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实现116项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办件464万余件,累计交换数据1.1亿条。设立567个通办窗口,实现41个城市(地级市)全覆盖。实现身份证、驾驶证等在内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电子亮证1184万次,证照共享4.3万次。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要在这些跨省通办中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就需要在融合的过程,体现出是“1+1+1+1>4”,通过更加合理的分工,各自贡献长板,凝聚更强大合力,形成整体优势。
分工协作 串珠成“链”
在此次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省(市)长共同揭牌成立了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4个长三角重点领域产业链联盟。这些产业链联盟的建立,将长三角相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优势充分发挥起来。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为例,目前长三角聚集了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汽车产业园区。此次成立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由上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奇瑞控股集团、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三省一市共7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响应成立,涉及电池、电机、车联网、软件等行业上中下游企业。
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中国企业不应只是竞争关系,更应该是合作关系,只有合作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自主品牌,实现中国汽车的弯道超车。长三角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密集地,无论是研发实力,还是市场容量,未来潜力都十分巨大,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的成立,等同于打通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各个环节,将让长三角的新能源优势更加突出。
“新能源企业偏爱长三角,并不仅是天然的区位优势所带来的结果,更多的是企业对于市场参与的自觉。”在有关专业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唯有合作才能做大做强企业,做大做强整个产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汽车。
光有“手握手”的合作还不够,更需要打造“心连心”的融合。在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做好2022年杭州亚运会服务保障合作协议》《深化5G创新应用,服务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研究型大学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及《共同建设环太湖科创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五项重大合作事项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长三角在硬件上实现联通之后,在合作机制、制度建设层面将会有更多积极探索。四大产业链联盟和五项重大合作事项签约,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创新、市场、开放等协同联动,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长三角支撑。
破圈联手做大“水桶”
2019年5月22日,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在安徽芜湖举行。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签约成立。
2020年6月5日,长三角企业参与一体化战略的服务平台——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在浙江湖州举行成立大会,这是推动长三角企业参与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
在今年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和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重点围绕联盟协同、创新赋能、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持等4个方面展开合作,充分发挥两大联盟组织优势,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把各自的优势变为整体优势,这是破圈联手最大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探索将“水桶”做大。如果说过去水桶中的蓄水量是由水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话,那么通过拉长长板来组成更高更大的木桶,去盛更多的水,也就是带动区域发展,并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江苏实体经济基础好,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科技创新后发优势明显且人力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尊重差异、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力合作,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携手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理想之城生态“底色”
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让长三角成为新时代追梦、筑梦、圆梦的理想地。无论是对已经工作和生活在长三角的人,还是准备来这里的人,或者是仅仅关注长三角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
来到一座城,恋上一座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在这里成就精彩人生。未来,我们到长三角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感觉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着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逐步对接、融合,三省一市的地缘界限将逐渐模糊,“朋友圈一家亲”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
绿色生态则是“理想之城”的底色。联合开展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共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协同制定京杭大运河、太浦河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推动长三角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三省一市共绘生态图景。
此次“云开工”共同启动9个重大项目建设,聚焦的同一个主题正是“生态”。优化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保障机制,彰显了沪苏浙皖四地“同守一片天,共护一方水土”的“一体化”理念。
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让三省一市的优势长板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待到明年再聚首时,这片追梦、筑梦、圆梦的理想地,将书写更绚烂的篇章。
新民晚报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