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意识到大吼大叫,或者打骂对孩子的危害后,加上各种”砖家”的推波助澜,家长开始从打压教育转向鼓励教育,开始上网搜索鼓励孩子的话,学习怎么鼓励孩子,但是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各种浮夸地表扬孩子。今天问号老师来教各位家长如何鼓励孩子学习。
错误示范:
孩子正常收拾个房间,你就说:哇,你收拾得好棒呀,妈妈好喜欢!
孩子正常写完作业,你就说:哇,你完成了自己的作业,你真棒!
这种由“你真棒”延申出来的各种夸奖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可“精”了,不发自内心的夸张式表扬,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一般用几次就失效了,基本只对低龄或者特别单纯的孩子有用。
更关键的是,这样做容易让孩子养成过于自负的人、输不起的格特质。在各种彩虹屁的轰炸下,成年人都很容易迷失自我,更何况是孩子。
尤其是7-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加不能用这种方法。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第二个“叛逆期”,也是开始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期。
自我认同是人格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一个人关于自己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在7-9岁这个阶段, “在爸妈+老师+各种人反馈中的他是什么样子“就等于“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什么样子”。可以看到,孩子的自我认同较少是通过自我反思形成的,更多是来源于外界的反馈。
注意:自我认同在其他年龄段也都会有根据内外在的变化而变化,7-9岁是关键期而非全部。
所以,过于夸张的表扬,很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定位不清,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晰的判断。刚开始用的时候,家长可能就觉得蛮有用的,却不知这是一种捧杀行为。
那我们要怎么去“夸”孩子呢?记住要点:少去表扬和奖励结果,多去鼓励过程和细节。
“你比上次考得好,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鼓励过程
“你能安慰妈妈,你真的很暖心。”——赞扬细节
家长鼓励孩子的话
去鼓励过程和细节的话,可以让孩子有一种可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样,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不会轻易畏难,他们知道只要在过程中去做得更好,就自然而然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相反,表扬和奖励结果的话,等于是在给他们立下“真棒”或者“聪明”的人设。这种人设一旦在孩子心目中立起来(就是前面说的自我认同),就开始有心理包袱了。这类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再愿意去挑战,与其冒着失败后人设崩塌的风险,不如什么都不做(外在表现就是畏难情绪严重)。
中国古话一直有强调:物极必反。吼叫打骂和夸张式吹捧,都是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的。父母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多掌握更多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