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育智慧:激励学生成为有用之材
《论语》感悟(八十)
文/王营
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道:“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一个器皿。”子贡问:“是什么器皿?”孔子说:“瑚琏。”
感悟:子贡看到老师评论三个同学,也想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的地位,突然发问:老师,您看我怎么样?孔子对他说,你是个器皿。是个什么器皿呢?孔子告诉他:瑚琏。瑚琏是什么东西?孔子为什么把子贡比作瑚琏?
据史书记载,瑚琏是古代宗庙盛放黍稷的祭器,但是它绝不是一般老百姓家里的祭器,而是周王和诸侯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的大宝礼器,只有在国家举行盛大典礼的时候,才可以拿出来使用。孔子以瑚琏比子贡,是说子贡对于国家社稷而言,乃是可以担当重任的大器,可见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之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记载子贡事迹的种种史料看,足以证明孔子的评价毫无虚言,子路在政治、经济、外交、经商等方面,都表现得出类拔萃。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鲁国免于战乱之祸,挑起了齐、吴、晋、越之间的战争,是一个了不起的外交家。
透过这番对话,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格、特长、才干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高超的激励之术。当老师的,不就是在深刻把握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激励学生成为国家社稷的有用之材吗?也许子贡在老师说这番话的时候还不是瑚琏,但是老师认定他有瑚琏之才,也许正是老师这番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美,最终成就了子贡,使其成为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笨,教也教不会,请问你真正了解你的学生吗?你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吗?如果你做了这番工作,你是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了个别化的教育和引导?
事实证明,除了极少数学生因先天因素智力低下外,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儿童只要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几乎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组合,使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有的人语言智能强,适合于从事作家、记者等职业;有的人节奏智能强,适合于从事作曲、演奏、歌唱等方面的职业;有的人数理智能强,天生喜欢运算和推理,则适合于从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职业。发现学生智能特长,采取科学的方法引导他、激励他,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也许就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
现实的情况是,教师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要求所有学生,当有些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表现出特长时,教师不是去鼓励,而往往指责学生“不务正业”,为了使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家长和老师不惜一切代价,将学生禁锢在文化课学习的狭小圈子里,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造成许多学生厌学、弃学。在这一方面,台球天才丁俊晖的成长经历也许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发现他有台球方面的天赋,就竭尽全力培养他,父母倾其家中所有让他拜师训练,参加各种比赛,为了台球训练,他甚至曾一度放弃学业,在文化课学习上,他也许不是一个尖子生,也没有考入清华、北大,然而却在父母的激励下成了台球世界冠军,这样的人生不也是很精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