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
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以嵇康为首的七位名人,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威、王戎等的合称,他们常常聚集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的竹林之下,饮酒吟诗,抚琴听松。
他们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豁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先后投靠司马氏,得到重用,成为司马集团的心腹。
在文学艺术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以老庄崇尚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愿出仕做官,公开表明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
阮籍的《咏怀》诗82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揭露了政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官场礼法。
魏晋时期的这种不同于流俗的风气,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成为了这一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中流击楫的祖逖
中流击楫的北伐英雄祖逖
西晋灭亡以后,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南一隅,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无心恢复中原。
但是,也有一些人不甘心国破家亡,立志驱逐敌人,收复失地,祖逖就是其中一个。
祖逖渡江到建康,劝东晋元帝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各势力自相残杀,胡人趁机攻进中原,使中原百姓遭到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陛下下令出兵,派我们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纷纷响应。”
朝廷偏安一隅,并没有收复中原的打算,又不好推脱,就任命他为豫州刺史,给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其他的人马和武器,让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和他一起来的几百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
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拍打船舷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
他慷慨激昂,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这就是“中流击楫”的典故。
到了淮阴,他们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很快召集了两千多人,就向北出发了。
他作战英勇,与士兵同甘共苦,很快就收复了北方六州。
随着他的声望越来越高,东晋朝廷对他不放心,怕他势力大了不好控制,就派来征西将军戴渊来接管北方六州,祖逖最后郁郁而终。
陶侃搬砖
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的陶侃
陶侃字士行,东晋庐江浔阳人,他从小家境贫寒,这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公元315年,陶侃奉命镇压湖北杜弢发动的流民起义,陶侃声威很大,引起了权臣王敦的猜忌,解除了他的兵权,陶侃被贬为广州刺史。
因为公务少,陶侃一下子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
但是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也没有因此躺平,而是严于律己,还想出来一个治懒的办法:“搬砖”。
他让人搬来一百块大砖,早晨将砖一块块搬到房外,下午又一块块搬回屋里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部下十分不解,甚至在背后取笑他。
陶侃却正色道:“我正当壮年,总有一天要平定中原,报效国家。如果无生活悠闲,整天无所事事,时间一久就会贪图安逸,生出懒惰之心,时间久了还会败坏身体,将来如何担当重任。
人们不禁肃然起敬,在他的带动下,部下和士兵都严于律己,勤于训练,无形中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后来,陶侃果然死守武昌有功,升为他扬武将军,镇守夏口。不久之后,又升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公元327年,内史苏峻勾结豫州刺史祖约叛乱,陶侃被推举为主帅,叛乱平定后,被封为长沙郡公。
公元334年,陶侃在告老还乡途中逝世,享年76岁。
参考资料:《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经典故事》。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