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行,吃,排老大!
诗和远方,很美好,但唯美食不可辜负!
蔡澜先生说,吃是一种很文化的行为。什么东西最好吃?妈妈的菜最好吃。这是肯定的。你从小吃过什么?这个印象就深深地烙在你脑里,永远是最好的,也永远找不回来。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一餐一食,从食物里汲取着能量。人生在世,福、禄、寿或许都是有定数的,有的人很能吃,而且身体健康,能吃多少饭,是由福报来决定的,一筷一碗间,都藏着我们走过的路,经过的事。
无论在何时何地,能吃好饭,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福气。
01吃的是一种习惯,一种乡愁。网上有很多吃播,北方的咸豆腐脑,南方的甜豆腐脑;北方的元宵,南方的汤圆;北方的铁锅炖大鹅,南方的麻辣小龙虾。
口味不同,长相不同,在你眼里不起眼的东西,在他眼里可能就是天下最好的滋味。
不管一个人去过多少城市,品尝过多少当地美食,当提起你爱吃什么的时候,回答依然是家乡的那一口。正如在国内的外国人,中餐再大的吸引力,也抵不住他们的面包汉堡。
一种食物能不能吃,是因为我们有好奇心的驱使,很想去尝尝鲜,但爱不爱吃,却是打小养成的习惯,带着家乡的气息,是体内藏着的基因决定着你对吃什么感兴趣。
大部分时间,我们吃的是一种习惯。尤其出门在外的人,吃的是一种乡愁。
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美食是我们对一片土地最深沉的想念。
身在异乡的人,什么最解乡愁,一份最地道的家乡美食,瞬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透过食物的香气,就嗅到母亲的无声的爱,看到父亲温暖的目光。
一份美食里,可能藏着年轻时地自己,藏着我们熟悉的亲切感,不管何时,美食当前,疲惫的身躯也会因那份独特的味道在慢慢的咀嚼中,放松下来,体味平淡的生活中的别样滋味。
无论你走多远,最忘不了的都是家乡的那口饭。能够经常吃到记忆中的味道的人,是有福气的人,那种深到骨髓里的味道,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够享受到。
02能时常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吃的饭,最好吃抖音里曾经刷到一个特别唯美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不远处传来一句妈妈的呼唤:回家吃饭啦。
很多人看了在评论里留言:看到这一幕,好想哭。
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越来越便利,微信电话,人与人之间联系越来越便捷,可是交往却越来越少了。
和同事聊天,提起烧饭来,都在说花时间,费力气,还不如直接去饭店或者点个外卖来得方便。好多同事为了方便,甚至放假的时候也会到单位食堂去打饭。省钱又方便。如此细数下来,我们一年能在家中吃多少顿饭?又能陪家人认认真真的吃多少次饭?
日野原重明先生,他是日本国宝级的医师,他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瑰宝,关于生命、死亡的阐述,给人无限智慧。
《活好》一书中,是他在晚年最后的时光里,留下的一份问答,当问到先生:什么是家人?他回答:所谓的家人就是经常围在一起吃饭。
我们好忙,每天每时每刻似乎都在忙碌着,似乎一个视频,一个语音就已经尽了联系的必要。
日渐衰老的父母,周末做好了饭菜也很难等到归家的孩子。工作,家庭,占据了成年人大部分的时间。
或许这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能经常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能和家人经常在一起的人,也是最有福气的人。
03结语蔡澜先生说,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
——蔡澜《碗净福至》
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很实在。
话说回来,我们终其一生,努力奋斗,努力赚钱养家,不就是为了能让家人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吗?
可是到头来,却连想吃点家乡美食都吃不上,想和家人一起吃顿饭都变得奢侈了,是否我们的人生在本末倒置,在背道而驰。
蔡先生用最简单的话语,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能吃得好的人,都是看透人生的人,更是有福气的人。
常常听到老人向轻人念叨,常回家看看。是啊,不要等到遗憾了才后悔,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和家人一起吃顿简单的饭。
用文字养心,用诗书养魂感谢您的关注!——坦然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