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站在队伍里的小男孩今年8岁了,是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
引人注意的是他背后的背包,是用旧麻袋织成的。密密麻麻的针脚,细节之处彰显着母亲的用心。
小男孩每天背“麻袋”上学,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同样是被妈妈疼爱的孩子,但是他站在一群穿着光鲜亮丽的小学生的放学队伍里,却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看着同学们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他却只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旧鞋。
相信孩子的妈妈看到这一幕一定很难受,但是家境的贫寒却无法改变,能供孩子来上学,就已经是倾尽所有了。
家境贫寒,就教育不出好的孩子吗?“贫穷”这两个字一直以来都是是很敏感的话题,很多家长总是将贫穷和孩子的教育挂钩。但其实,家庭条件和孩子的教育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古语有云:“书非借不可读也”。不是只有买的书才能读,书一样可以借。
同样的,比起花大钱给孩子报补习班,一颗求知的心更难能可贵。
家境一般,但是我们可以靠努力闯出一片天!比起那些比吃比穿比用度的孩子来说,比学习应该是家境一般的孩子唯一拿的出手的了。
我虽然穿的朴素,但我成绩高;我虽然放学没有车接车送,但是我成绩高;虽然我没有精致的书包,但是我成绩高!
所以,不要去攀比,也不要自卑,不如把那些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放在努力上。我相信,努力一定可以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当孩子感到困扰,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将贫穷会让孩子自卑,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
其实不然,我认为每个孩子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父母却可以选择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家境一般也一样可以让孩子过得不卑不亢。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真正的贫穷不是金钱上的贫穷,而是思想上的匮乏。
1)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要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是衣食住行的环境,而是提供学习榜样的环境。
我曾在文摘上度过这样一篇真实的故事。
姐妹三人在农村长大,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每天都能看见父亲在灯下奋笔疾书。
她们虽然不知道父亲在写什么,但是她们看着父亲这么努力,她们也不敢落下,就也每天用功读书。
后来,三姐妹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有一年过年回家,三姐妹商量着想把父亲当年的笔记拿回去留作纪念,鞭策自己不断学习。
结果,当父亲拿出那些笔记的时候,三姐妹都惊呆了。原来,那个本子上全是父亲乱写乱画的痕迹,根本没有一个字,因为父亲不识字。
父亲担心女儿们会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呆在农村,走不出去,所以才想了这样一个方法,亲身示范,用自己“学霸”的形象,来为女儿们树立榜样。
凭着这样的念头,这个不识字的父亲愣是在一个又一个夜晚“奋笔疾书”
2)对孩子生活习惯耐心指导
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耐心的引导,并且教育孩子区别什么是美丑善恶。贫穷并不可怕,也不可耻。
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看待富有和贫穷,只有一个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值得被尊重,而不是一个有钱的人。
我外公的哥哥和嫂子都是农村人,当年要孩子的时候家里穷的揭不开锅,都得靠邻居和亲友救济才勉强度日。但是他俩却教育出了一个上了清华的儿子,也就是我的三舅舅,现在和妻子两个人在美国硅谷工作。
当我向他俩请教育儿经的时候,三舅的妈妈神秘的笑着,对我说:立规矩!什么时间读书、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可以出去玩,都有明明白白的规矩。
她说:我们没钱,我们可以不买礼物,但我们可以读书,知识是谁也抢不走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是潜移默化的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往大了说,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和执行力。
一个高度自律的人一定可以在任何方面都做的非常出色。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人很富有,就会有人相对的贫穷,但是,生活也是充满希望的!寒门出贵子不是幻想,只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我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