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联选读
秋毫太行,因所大而大;
乐工兴事,厚其生谓生。
——张謇题大生纱厂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是中国棉纺织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他为自己创办的大生纱厂拟了多副对联,这是其中一幅。“大生”二字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此联巧妙地把“大”、“生”二字嵌在其中,联语对仗工整,豪情洋溢,表达了作者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和经营理念。
经营不让陶朱富;
贸易长存管鲍风。
此联是为著名的商业联,通过用典和借代,旨。经商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财源广进,富不让古代的陶朱公;做生意要讲究职业道德,发扬古人经商所提倡的管鲍精神。“陶朱”,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辅佐越国勾践兴越国灭吴后,退隐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不让陶朱”,有双重含义,一为经营之道习商圣,二为富贾理念超陶朱。“管鲍之风”,战国时代,管仲为相前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曾合伙做过生意,管仲出资少而多分利,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奉养老母而不是出于贪心,从未因此而斤斤计较。此联渗透着浓厚的儒商文化,体现了经商最基本的要求,爱财之心,经商之人趋之,关键是要取之有道。
胶鬲生涯,桓宽名论;
夷吾煮海,傅说和羹。
此联是长沙大西门某盐号门联,取材于历史上四个与盐有关的名人。胶鬲是殷商时人,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后被周文王启用,佐周武王成大业。胶鬲是作为盐商的祖宗之一被供奉的。桓宽,西汉人,著有《盐铁论》;管仲,号夷吾,春秋时齐国人,佐齐桓公为相,为富国曾煮海水熬盐;傅说(yuè),商代人,曾为名相,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后世用盐梅调和鼎鼐来赞扬他。“盐梅和羹与调和鼎鼐”均指治理国家,《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
这是一副对仗正整的开业名联。赵孟頫,元代文学家、书画家。赵孟頫因不为元世祖赏识,于是浪迹江湖。一次,赵子昂游览扬州,恰逢当地一赵姓大户新建的迎月楼开业,大宴宾客,邀请文人墨客庆祝题词。赵孟頫便入门凑趣,酒过三巡,主人请宾客赋诗题联,对联。上联盛赞迎月楼之美和主人之贤。“阆苑”,也称阆风苑,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时也代指帝王宫苑。“三千客”,指当时盛宴宾客众多。扬州自古与“明月”有缘,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也有“二十四桥明月夜”之名句。联语以神仙花园为喻,盛赞迎月楼是扬州最佳的楼台。全联遣词华丽,想象丰富,用典精当。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根脚,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此联出自吴恭亨著《对联话》,乃安徽休宁县某地茶亭联,联语对仗工整,富含哲理,且充满禅味。联中引入禅家用语告诉世人,即使是神仙菩萨,也跟凡人一样都离不开吃饭穿衣。联中虽没出现“茶”字,却告诉人们,茶与禅密不可分。这幅茶联,与欣赏“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大不相同,虽不能给人以品茗那样美妙甘醇,富有诗意和无限的情趣,但也让人深思,亦佛亦道,立意深刻。“铁门限”出自唐代王梵志《世百年人》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原指打铁作门限,以求坚固,后比喻人们为自己作长久打算,也比喻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和局限。
虽是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旧时理发店常挂的一副对联,颇富哲理。过去理发业是被人瞧不起的,被视为雕虫小技,因此有理发师在门首贴出此联以示。联文通俗简单,但巧妙地运用了流水对、转折、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既含蓄幽默,又将理发行业特点描绘出来。“毫末”与“顶上”,“技艺”与“功夫”对的巧妙工整。“毫末”是指头发末根,“顶上”指头顶之上。虽然理发师工作是毫末小技,但却在人最重要的头顶工作,马虎不得,技艺一定要娴熟。通俗实在,让人联想颇多,毫末技艺,只要下力气,也能修炼成“上顶”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