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你是家长吗?如果是,请听听这位高中毕业生家长的几点感悟。家长:是我毁了孩子!如果时光倒流,高中三年,我一定会这样做……
“作为一位高中生的家长,不要等到高考前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去悔悟,更不要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后才想着去改变”。这是一位高中生家长的心声,可谓字字珠玑,剖析深刻,分析了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所出现的失误,可以说为高中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之后,孩子足不出户,不吃、不喝、不说话,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而我也心如刀绞、伤心了很久,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甚至是一个失败的家长,在痛定思痛中,反思自己的失职。
孩子初中时,孩子较为内向、学习踏实,我几乎没怎么操心,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重点高中,对孩子的未来是给予很大的希望。
但在照顾孩子上,我只在乎孩子的生活,认为学习是孩子和学校老师的事情,几乎没有关注,直到高三渐渐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才发现孩子的学习在高一、高二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作为父母的责任,希望通过聆听和阅读经典课堂及文章,提升自己作为家长的能力。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没能改变自己的孩子,希望对其他家长有借鉴作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和讨论。
一、高一是适应期,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
学段转换是进入高中的一大挑战,这一适应阶段称之为适应期。没有适应高中学习的学生通常表现为: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点不能深入的理解,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白天睡课,晚上熬夜苦战,导致第二天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上课忙着做笔记,却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课堂内容一头雾水却又研究难题。
高一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孩子不要沉浸于初中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要适时地学会调整,这是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高一学习内容繁杂、科目多、难度大,学生压力巨大,所以家长于要给予孩子恰当、有效的鼓励,让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走进孩子的心里。
二、高二是提升期,牢抓基础、效率为先
高二文理分科后,科目是减少了,但难度增加了,经过高一学习方法的摸索,多数学生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
首先,高二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标指向高考,以课本为中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概括、理解、推理、探究等。
其次,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特别是一些基于能力范围内的难题,对于一道难题的思考,看似无果而终,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你大量的思考和分析,这本身就是有效的能力提升。
对弱科的突破,必须在高二完成。对于文科生,数学可能是弱科,理科生语文可能是弱科。不管是花时间自主突破还是校外补课,在高二,这块因骨头一定要啃下。
对弱科的突破,要满怀信心,用高二一年时间,有计划有方法。方法要对,针对性强,把大目标简化为小目标,减轻压力,轻装上阵。在高二,家长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内心强大、自律自信,不断挑战自我!
三、高三考的是学生,也是考家长的一年,谁都不能破功
高三,孩子到了高考备考的关键阶段。首先家长不可着急忙慌、乱了方寸,要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备考学习中,每天传递正能量。一次次模拟考试都可能成为孩子心里的一道道伤痛,学校让孩子疲惫、伤心,那家庭就是孩子疗伤的港湾。
孩子在学校受的挫折、委屈,需要在家庭的港湾里“满血复活”、充满信心,用真诚关爱,将孩子的优点放大,鼓励他,为他点赞!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不断提醒孩子,高考路上要这样做:
1.心理上高度重视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让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同时,目标直指高考,提高应试技能、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理性看待成绩,不要一次次陷入负面情绪当中不能自拔。
2.好的心态是成功的法宝,这样在高考考场上才能减少低级失误,才会有黑马的出现。
3.提高时间利用率,找准着力点,集中精神力、查漏补缺。
四、一年高考三年备,高考是一场持久战
高三是高考之年,但高一与高二也非常重要。高一,是适应期,学生需要应对学段的转化,掌握高中学习方法是关键。高二,是提升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期,鼓励孩子保持高昂的学习斗志,出现两极分化时立于不败之地。高三,是总结知识应对高考的关键之年,要志向高远,练就坚毅的意志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年高考三年备,备的不只是学生和老师,更是家长。作为高中学生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适时转变角色,配合好老师,家校一心,才能孕育英才。
总之,在孩子高中三年,父母要陪孩子一起成长,走好每一步,出现状况及时调整。高中三年是孩子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每一阶段之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家长要积极、恰当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不要等到孩子高考成绩出来了才去改变。
如果时光倒流,高中三年,我一定会陪着孩子一块成长。家长们,以我为戒,勿步后尘!
感谢阅读!文章系原创,版权受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搬运。如果有任何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