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一病,可以说是几乎每个人都得过的最常见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外感范畴,但是呢,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简单的说,为什么同样是感冒,我每一次得的感觉症状都不一样?有的怕冷,有的嗓子痛,有的流鼻涕、打喷嚏,有的时候还头痛,有的时候咳嗽咽痛。
感冒
既然都是感冒?有什么区别?还有孕产妇也可能感冒,或者受外伤后、大出血、老年人等等的感冒······。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感冒,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容易好,有的很难治愈!另外,中医治疗或者单纯的民间土办法中的发发汗为什么有时候有效果,有时候无效甚至反而加重呢?
孕产妇的感冒
先聊下咱们传统医学中的原理、解方、治法及分析:
感冒是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的一种以流涕、鼻塞、打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常见疾病。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又名:伤风、冒风、冒寒、小伤寒、重伤风等。轻者称冒风、伤风、冒寒;重者为重伤风。这其中,轻的是因为受到当时的季节时令之气而发病,重的则是受到非当时时令节气的非时之邪,另外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打喷嚏
病因简略的说下:
六淫之邪:风为主,同时可能夹杂寒热暑湿燥等,风寒多见,正常情况下,人体健康,体表肌肉皮肤厚实,体表卫气阳气保护着可以不受这种气候引起的侵袭,但是当你疲劳、出汗后未及时擦身穿衣、夏季贪凉、下雨天被雨淋、久居潮湿或玩水太久等等情况,致病因素超过抵抗力,就会发病。除六淫之外,传染性的时行病毒、本身体弱以及生活起居失当等等都是因素。
简单的配图
原理太多估计没有人感兴趣,因此不做详谈,那就聊症状及分析:
四时季节,各有特性
症状一:怕风,发热,头痛,出汗,或者同时有颈项部(脖子后面)的肌肉紧张不适,咳嗽、咳喘,痰稀,白痰,舌头的舌苔薄、淡白。
析:风寒表虚证,怕风、出汗是因为风邪侵袭,最外面的皮、卫防御受到破坏,发热是正邪抗争,又因为最外层的防御受影响,风邪沿着经络走,头项部是诸阳之会,所以头痛头颈不舒服,肺合皮毛,鼻孔里通肺且外通环境,所以最容易风邪侵袭,首先就是肺的功能受影响,所以会咳喘、白稀痰等。
解:桂枝汤--辛温解表,调和营卫: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鼻塞流鼻涕:加点儿苍耳子、辛夷,胃口差的加神曲、麦芽,头痛项强的加白芷、葛根。
预后:因为表虚,体表虚散,防御溃退,所以吃过药后要喝点儿热开水或粥之类的,注意不能再受凉受寒,另外就是注意不能发汗太过分,不要大汗淋漓,原则上只要全身微微的出汗就行了。用药也好,发汗也罢,基本上汗出来了病就差不多好了,这时候就不要再过多发汗或者继续服药。
中药:桂枝
症状二:鼻塞,声音重(感冒腔--呜噜噜的),鼻子痒,打喷嚏,流清稀的鼻涕,咳嗽,咽喉痒痒,白痰,严重的会有怕冷,发热,头部、脖子紧张难受不舒服,不出汗,全身酸痛不适。
析:这是风寒表实证,鼻子通肺,肺开窍所在,风寒侵袭后肺气受影响,鼻子就在外面表现出鼻塞、声音重、打喷嚏、流鼻涕、白痰、鼻子里痒痒等;头项痛及浑身酸痛,同症状一,卫表太阳经脉受影响所致;这个分型,寒气重,自己身体抵抗也不错,简而言之,敌我正在皮表层激烈对抗,所以怕冷、发热。这些情况,实际上病人都不口渴,因为病邪较轻,自身抵抗力都还行,病还没有深入,人体内部的津液还没有被影响,所以不渴。
解: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芥穗、防风、独活、羌活、北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浑身酸痛加点儿桑枝、桂枝。
预:轻症的,发发汗就行,或者搞点儿食疗如葱白萝卜汤等(鄙人时有搞碗兰州拉面之类的连吃加喝出个汗--不做推荐啊,因人而异的,嘿嘿),有喘促的重症可用麻黄汤。
中药配图
症状三:发热(放在第一位就是主要症状),怕风怕冷比较轻微,头痛,出汗,咳嗽,心烦,口渴,咽喉干,舌边红,舌苔有点儿黄。
析:这就是风热证同时表虚,因为皮表层比较疏松,本身自身卫表防御就不行,这时候再受点儿风热表邪,就会发热、出汗,肺部受影响则咳嗽,风这个邪气既到处乱跑,又爱朝着头部侵袭,这时候风带着热侵袭头部就会头痛,风和热又容易伤害人体津液,所以咽喉干、口渴、黄苔红舌,是不是常见的发热症状。
解:茅苇汤以辛凉轻解:白茅根、白芍药、芦根、竹叶、桔梗、光杏仁、葱白。这里注意的是——因为是风热邪,所以加减用药跟上面的风寒以及后面的不同证型都是不一样的额:比如咳嗽可加浙贝母这种清热化痰的,咽喉干可以加麦冬,咽喉痛可加射干、马勃、土茯苓这种清热利烟解毒的药物。
这种发热的感冒,大都在春天这种季节多发。
发热:风寒或风热,用药不相同
症状四:发热,稍稍怕冷及怕风(不明显),鼻塞,鼻子流黄浓涕(跟上面的清鼻涕不一样了),口干,干到经常想喝水,咽喉疼痛,不出汗,头痛,可能有咳嗽、黄痰(不是白痰了),舌苔薄、白或者轻微的黄苔。
析:这同样是风热,但是表实证,相对于上面,风热更明显,症状更重。
解:银翘散以辛凉解表、疏泄风热:金银花、连翘、淡豆豉、芦根、桔梗、牛蒡子、荆芥穗、薄荷。假如咽喉肿痛又干的厉害,甚至同时出现便秘,腹胀疼痛,说明伤了津液了,加点麦冬、沙参、射干解毒利咽养阴。咳黄痰重的,加点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头疼的加菊花、蔓荆子,口渴加天花粉、石斛,鼻塞加苍耳子,咽喉痒加蝉蜕,高热加葛根、柴胡、黄芩、生石膏辛凉清解——这种热证才用寒性药物,所以乱用不仅无效,反而可能会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别提中医药严格的说不仅不能过度,精湛的甚至要求药到病刚好痊愈,而且还不能过度,因为讲究个阴阳平衡,过就会反过来损伤其他方面。另外该证型用鲜芦根煎汤服药,另外,加入没有里热重的,就要慎用黄芩、黄连、桑白皮这种苦寒降敛的药物了,最少也导致延长病程。
炮制成中药饮片的黄芩
症状五:发热,怕冷怕寒,头痛,没有汗,浑身肌肉酸痛,鼻塞,声音重(感冒腔),咳嗽,咽喉肿痛,粘稠痰,黄白相兼的痰液,红舌尖及边,舌苔薄白或稍黄。
析:这里的证型又有不同,属于表寒里热证,简而言之,就是这种类型的人,本身机体就有内热,或者肺部本身就有伏火(顾名思义,肺部在之前因火热邪损伤肺部,但因为机体正气尚存,一直处于埋伏状态,伏而不发,或仅有轻微肺热症状),这种本身有热在身(肺)的情况下,再次受外来的风寒侵袭,就等于同时出现在外表的寒证和体内的热证,交织夹杂,或者外面的新发的风寒结合本有的肺热火邪共同发病,所以既有发热恶寒、无汗、头痛等表风寒证,也同时存在咽喉痛、黄舌苔等里热证,同时肺部受影响出现鼻塞、咳嗽、吐痰、薄白舌苔等症状。里热也可能是因为以前因为风寒不治疗慢慢变成风热,或者本来风热的病情,因为机体免疫力比较好,正气充足,等同于轻症,所以很多所谓的扛过去了的外感实际上还存在或者仍然受影响,那么这时候又再次受寒、再次发病······。
解:新订清解汤以疏风散寒、宣肺清热:荆芥、防风、苏叶、羌活、薄荷、连翘、栀子、桔梗、黄芩、杏仁、前胡。药物里面既有清透里热的也有解表散寒的。假如表寒的症状重,加点桂枝,减掉栀子、黄芩调整下,防止苦寒药物过度,里热症状重的,比如咽喉痛的厉害,加板蓝根、射干这种清热解毒利咽药,同时减去羌活、防风。
预:这种病情进展不一,假如恶寒等表证见轻,但是发热、口渴、咳喘等里热越来越重,说明转成肺热证为主了,这时候就要用些苦寒清热之品来调整用药了!
变:假如怕冷很重、发热也很厉害的,同时不出汗,又烦躁不安,用药可选大青龙汤。
假如怕冷、发热,头痛,不出汗,发热越来越重,全身酸痛,口干,鼻孔干燥感,甚至眼睛眼眶疼痛不适,心烦不安,睡不着的这种,可以用柴葛解肌汤。
假如怕冷甚至寒战,但是心里头、身体热,高烧的,头晕目眩,口苦,眼睛痛、发红,咽喉难受,气喘、咳,便秘,小便发红,舌苔很腻的这种重症,可以表里双解、宣通上下:防风通圣散。
制成中药的薄荷
症状六:这是一种病情比上面更重症状的感冒:怕冷、发烧一阵阵的,一到半下午的时候就发热,而且这个时候发热还热度较高,胸闷,胃部不适,头部、身体到处痛,还感觉身体很重,没力气,心烦,有一种高烧烧的说过什么话都搞不清或者声音轻微迷糊,咳痰不多或者咳不出来,不爽快,头晕目眩,嘴巴里黏腻感,不爽利,红舌,白腻苔,或者舌头上一层白色的粉状苔。
析:这种重症的,属于邪犯募原证,简而言之,病邪一直没有好,或者同时夹杂着既往或者新发的痰饮湿浊,等于是轻症变重,体表的防御系统完全战败,已经攻占到体内,属于一种半表半里的状态,这时候正邪相争,正气免疫系统仍然没有被打败,这个更深的防御层中开展第二战场,所以会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或者半下午的时候热重(卫气营血理论,病邪进传至营分或血分阶段),因为邪热干扰机体内部,心神受到影响,所以有心烦以及迷糊等情况;夹杂的痰饮湿浊病邪又会让人出现头部、身体很重、口腻、头晕目眩、胸闷、胃部不适这种情况;邪犯募原,夹杂湿浊痰饮,半表半里,舌苔就会更严重,从薄白成了白腻甚至积粉状。
解:柴胡达原饮以清热化浊、透达募原:柴胡、枳壳、青皮、厚朴、炙甘草、黄芩、桔梗、草果、槟榔、薄荷。本身达原饮就是经典的辟秽化浊治疗邪入募原证的药方,假如上面的症状一阵冷一阵热不严重的,可以单用次方,柴胡达原饮一方好像是清朝的俞根初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去掉知母、芍药,加了青皮、柴胡、枳实、薄荷改制而成的。
变:假如病邪再进一步,入了少阳,一阵冷一阵热的,或者一直高热不退,整个胸部胀呼呼的难受,咽喉干燥嘴巴苦,眼睛发红,口渴,或者有恶心呕吐,大便干燥,出汗,舌头红舌苔薄黄这种的,可以用大柴胡汤。
绍兴人俞根初
症状七:同样的感冒重症,高烧,怕冷,头痛,频繁寒战,大便干燥难解,或有咳嗽,黄稠痰,呼吸急促,胸部痛,舌头发红,舌苔稍黄但是发干。
析:该重症感冒属于热毒炽盛证,简而言之,表面的病邪存在,同时更多的进入体内变成了热证(基本上大多数病邪比如风寒,久而久之就会化热或燥或其他,所以表证轻,要早解决,进入体内就会变化加重),这时候人体成了一个战场,正邪相争,所以发热寒战怕冷,而且战况激烈,所以症状重,这时候津液也伤了,肺部也全面开战了,所以才有上面的症状,现在的很多温毒、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很多都是这种的。
解:清瘟败毒散以清热解毒,宣肺降逆:生石膏、水牛角、生地黄、黄连、栀子、苦桔梗、黄芩、竹叶、连翘、赤芍药、丹皮、知母、玄参、甘草。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泻火养阴合营的药物对症治疗。
变:高热不退的,甚至高热到频繁昏迷的,伴有抽筋抽搐、角弓反张的,舌头红到绛紫色,属于热陷心包重症,用清营汤送服至宝丹(昏迷)或安宫牛黄丸(高烧不退)、紫雪丹(抽筋)。同时配合西医药对症治疗。
网上找的图,就找到这个了
症状八:发热不太高,出汗也少,但是怕冷,感觉头部好像用湿布裹住了一样不爽快,身体也重,没劲,胸部到胃部都是闷呼呼,嘴巴里黏黏的腻腻的,胃口差,还想恶心呕吐,舌苔白,有点腻。
析:上面这种经常发生在以前的夏季湿热地区,当然了,现在城市里的应该不多见,农村、野外工作者或许会发生,毕竟除了淋雨或者经常泡在水里面才会多见,属于感冒夹湿证,因为湿气随着风邪侵袭,最外层的卫表防御被遏制,会出现怕冷,发热轻微的情况;湿气在中医来说,比较黏糊,容易影响人体的气机,所以有一些胸腹部不适、胃口差、嘴巴黏腻、排便半干不稀又黏糊糊排不尽的情况,还有头部好像戴着个湿帽子一样的比较重,不爽快,身体也是类似的感觉,这些都是因为湿气比较重,表现比较明显的症状。
解:羌活胜湿汤用来化湿解表:独活、羌活、防风、藿香、佩兰、蒿本、蔓荆子、川芎、苍术、甘草。假如胃口差、肚子胀,这种情况要加半夏、陈皮、厚朴这种以燥湿除满为主的,不单纯的加促进消化或者胃肠动力药;大便黏腻不爽的,尤其是拉肚子又感觉不畅快、排不尽的,加薏苡仁、白蔻仁,通过健脾化湿解决问题。
藿香植株
症状九:怕冷,发热,头痛,心烦,口渴,小便稍红、不多,胸闷恶心,舌苔稍黄又腻,舌质红。
析:这个类似于上面的,实际上多了热的症状,属于感冒夹暑证,主要是夏天等本来天气热的环境下,人体表层毛孔汗孔是打开着的,这时候突然气候变化,或者从较热的环境中突然进入到低温环境,再或者三伏天过度的贪凉吹风(冷空调),就会出现机体本身适应了大环境比较热的情况下突然被风寒侵袭,这样就出现了暑热在体内,外面是风寒束缚,才会出现上述症状。
解:新加香薷饮以解表清暑:连翘、银花、鲜扁豆花、香薷、厚朴。正方正型比较典型,加减变化也是以轻清心凉药物为主。
变:感受暑热邪还有一种重症:发热,出汗,稍微怕风发冷,但是有严重的无力感,疲乏无力,嘴巴干,舌苔还是白的,这是一种气阴两伤类型的,可以用清暑益气汤。
香薷植株
症状十:怕冷,发热,不出汗,头痛,鼻塞,鼻咽喉都干燥,咳嗽,但是干咳,痰比较少,舌苔薄、白,但是舌发干。
析:这跟上面的又有不同,属于感冒夹燥证,主要是燥邪侵袭,伤害了人体的津液,所以都是一些津液较少的表现,主要发生在秋季,早秋偏温燥,晚秋是凉燥。
解:桑杏汤解温燥,杏苏散治凉燥。燥热口渴厉害的,加麦冬、竹叶;干咳加炙杷叶、炙紫苑;头痛加菊花、薄荷、蔓荆子,咽喉不适的加蝉蜕、僵蚕,咽喉痛的明显的加板蓝根、射干、山豆根等。秋燥疾病,比较容易温病。
变:要注意不能因为燥邪干燥就用大量的寒凉药;还有不能因为是表证就过度发汗,发的汗太多更伤津液。
桑叶:表中润药(解表疏散又不伤阴)
症状十一:一阵阵的怕冷恶寒,严重的冷到蜷缩,打寒战,没有汗或者一直微微出汗不止(汗津津的——自汗),可能稍发烧,如果出汗,出汗后怕冷更明显,头痛,骨头关节酸痛甚至冷痛,说话声音轻微无力,面色发白,手脚冰凉,舌头有点儿泡肿的胀大的感觉,舌苔白。
析:这属于阳虚感冒,主要是本身就阳虚的人受凉,本身阳虚的人,阳气不旺,阴寒就偏盛或内生,这种情况下再从外面受到风寒侵袭,那就会怕冷的一系列症状更明显,发热倒不明显。
解: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阳解表:制附子、麻黄、北细辛。如果有背部寒冷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加葛根。
变:假如一直阳虚较为明显的,比如拉肚子——吃什么拉什么,脉搏弱小,这时候注意千万不要乱发汗,不然阳气本就奄奄一息,再用药催化阳气发汗,呵呵,估计挺一下就急救去吧!
乌头花
症状十二:怕冷,也发热,可能发烧不高,但是就是怕冷,头痛,鼻塞,自汗(动不动的身上一直汗津津的出汗出个不停,但是又不是特别多),咳嗽,白色痰,说话呼吸都有气无力的,平时说话声音也比较低比较轻,容易累,舌苔白。
析:属于气虚感冒,主要是平时就气虚的人,这种类型的本身皮肤皮表防御就松弛疏松,更容易被风寒邪气侵袭,所以是既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这些表证,又同时存在气短、容易疲累等这些气虚症状。
解: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党参、苏叶、橘皮、葛根、前胡、半夏、茯苓、桔梗、枳壳、木香、生甘草。自汗厉害的加点儿桂枝、白芍。头痛就用平常的白芷、川芎就行。胃口差吃啥啥不香的,要注意可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药。
变:如果气虚比较严重的,就多用黄芪、白术这些益气固表,甚至直接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因为气虚更容易受风寒侵袭,经常自汗的,可以用玉屏风散固表止汗。实际上这种本身身体差的感冒患者,不管后续只用解表散寒,一是病难好,二来更容易这些解表药更容易伤到卫表的防御,所以必须溯源,等于是补充消耗。
党参:穷人的人参
症状十三:发烧,稍稍怕风怕冷但是不明显,不出汗或者轻微的出点汗,但是有时候会睡着的时候出汗(盗汗),头痛,心烦,嘴巴干,咽喉干燥难受,手脚心发热,干咳,痰比较少,有时候会有痰液带点儿血丝,舌头红。
析:阴虚感冒:类似于肺结核,但是远远达不到这种严重度,主要是平时就是阴虚体质,体内本就有燥热, 再受外邪侵袭,对体内阴液阴津的伤害消耗更大,所以才有这些特殊的阴虚症状,痰中带血丝是因为阴虚了之后,内热更容易灼伤血络才出现的。
解:蓝地汤或加减葳蕤汤滋阴解表:板蓝根、麦冬、生地、知母、桑叶、苦桔梗、蝉蜕。如有加减变化,一般用清热滋阴凉血之品。
葳蕤:玉竹
症状十四:头痛,怕风,身体微微发热,没有汗或者汗比较少,脸色不明亮,有点儿发暗或者失血的感觉,嘴唇颜色比较淡,手指甲苍白缺血状,头晕,心悸(突然出现心慌)感,舌质舌苔都淡白。
析:这就是典型的缺血表现了,属于血虚感冒,简言之,就是本身是血虚体制,或者缺血后,失血后,或者产后的妇女,这时候没防护好,感受风寒邪,就会出现怕冷身热头痛这些表证,同时本身阴血不足,加重了心慌、眩晕、面色苍白、口唇淡白无血色的血虚症状,这里要说的是因为缺血,中医来说,血汗同源,缺血就不会产生汗液,所以缺血的人基本上出汗都少。
解:葱白七味饮用以养血解表:葛根,葱白,淡豆豉,生地黄,麦冬,生姜,柏子仁。假如需要发汗,可以用点儿苏叶、荆芥发汗,但是注意不要大发汗;自汗的加桂枝、芍药;咳嗽白痰的,加陈皮、半夏、杏仁、炒莱菔子;血虚心悸一系列心的症状明显的,酌加红花、桂枝、丹参温阳养血,活血宣痹。
变:对于产后妇女或者大失血的患者,还可能气血两虚,毕竟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且气随血脱,出血就意味着气也跟着流失,所以对这种患者,可以用薯蓣丸。
丹参
因为各种体质的患者,所以在感受外邪的时候表现症状就不同,但是假如治疗不当,大概率会慢慢地损伤身体,甚至慢悠悠的变成他病,无非是年轻力壮的,本身在经过休息或者对症治疗后可以自行祛邪外出,达到不治而愈的最好结果。不过,同人不同命,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统一方法的,毕竟世界上就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对吧!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今天休息有了空,没想到手打了这么多字,因为文字多,也就不多配图了,大概率看的人不多,毕竟文字不如图片影像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和接受!不过还是希望各位看官给个赞,赞的多看的人才多,不然石沉大海只能删帖了!另外,择日会把西医治疗理念方法再写一篇。
方便且顺手的话,请点个赞再走呗,不方便且不顺手的话,请在评论里说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