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字的迷雾
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遗址象形文字阶梯,是玛雅文字的一大宝库。在科潘遗址中,人们发现许多石碑、石像上都刻有象形字。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座有63个石级的“象形文字阶梯”,它高约30米,宽约10米,上面刻有2500个象形文字,真可谓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公元292年的产物,出现于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5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的象形文字别具一格,每个字都用方格或环形花纹圈起来,里面的图案或像人,或像鸟兽,或是一些圈圈点点。玛雅人曾用这样的文字写下了大量书籍,可惜被西班牙殖民强盗烧毁,现在世上仅存3部手抄本。
现存的三种玛雅手稿包括:一是1811—1848年,西班牙勋爵肯格斯鲍洛自费出版的玛雅手稿“墨西哥的古物”,现存德国的德累斯顿图书馆,因此后人称之为“德累斯顿手稿”;二是法国科学家洛尼在巴黎图书馆所收藏文献中的另一种手稿,这就是“巴黎手稿”;第三种是西班牙人发现的,人们称之为“马德里手稿”。
这些文字稀奇古怪,几百来年许多专家绞尽脑汁也没有完全认读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苏联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利用电子计算机来破解,也只能读出其中的1/3。直到1966年,有人才根据已经认出的玛雅文字,好不容易试译出一块玛雅石碑,发现这个石碑竟然是一部编年史,从中人们知道了9000万年前甚至4亿年前的事情。可是,4亿年前,地球还处于中生代,根本没有人类,这玛雅人、玛雅文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今天已知的玛雅象形字有850余个,已有1/4左右为语言学家解释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瓷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用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晒干,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200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有可能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是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释依然难以定论。
现存的玛雅象形文字多被刻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雕在玉器和贝壳上,也有用类似中国毛笔的毛发笔描绘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鞣制过的鹿皮上的。
金字塔坛庙与象形文字的结合,清楚地表明了其宗教的性质。4部存世的玛雅经卷上的象形文字,其用途也无疑是以宗教为主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象形文字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我们只能看到它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成熟完美,而不像其他古老民族的文字有一个从简到繁的发生发展轨迹。
从文字学的一般理论来看,文字都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图画或象征的文字,由画面来讲述整个故事;二是会意文字的阶段,用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三是表音文字,这时文字与语言结合到了一起。尽管玛雅文字形式的完美性远远超过甚至己像半记音字母化的古埃及那样的象形文字,但它还是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长期以来被归入第一阶段。这样的认识,妨碍了对玛雅文字的破解。直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尤·瓦·克诺罗佐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假设。他试图把玛雅文字和古埃及、中国文字一样来看待,即都兼有象形和记音两种功能。每个字既代表一个完整概念,又有它自己的发音。受克诺罗佐夫思路的启发,学者们致力于给玛雅雕刻文字标注适当的音标,好在兰达主教当年留下了不少有关玛雅文字发音的记录。
殖民者的暴行给玛雅文字的破译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多年来,人们对奇形怪状的玛雅文字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这些象形文字究竟怎么读?怎么讲?它起源于何时何地?与古代埃及、中国的象形文字有无关系?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玛雅文化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