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时,腰带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是古代服饰中的一大重要装饰物。无论是着眼于史书典籍,还是从影视作品查见,腰带都是一个出场率极高的物品。腰带是男性服饰中是不可替代的,不仅在视觉上起美观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等级的分化。
当然,在每个文化各异、经济发展程度不一的朝代,所呈现出来的服饰文化自然是不同,腰带文化也不例外。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相关考究,发现腰带在唐朝服饰是较为普遍的,在上至到帝王、百官,而下则是到平民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腰带在唐朝各个时期的用途和特点有所变化,而颜色也与等级制度有着莫大的联系。
这样一篇文章目的在于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的服饰文化——腰带文化,其中不仅从腰带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等级体系,也是蕴含着服饰文化的内在发展特点。
黄金腰带
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衿缨,綦屦。”这里所说到的“衿”就是我们通称的“腰带”,主要是在衣襟处缝合几根布带,然后再系结而成。腰带意为联合衣襟之系带,起初主要是为了解决衣服散开这个问题,就开始有人意识性的在腰部系上结带。从这里不难看出在春秋早期时人们就开始对礼仪部分有所讲究,更有甚对其制定相关的礼仪制度。
当然,腰带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帮助人们形成规范性与尊重他人的行为礼仪,这里有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因为有重要政事需要与朝臣商量,宋太宗在深夜召见陶糓,陶糓到了太宗殿外却不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太宗在殿内是没有将衣服用腰带系好,而是让其自然垂落(这里写到宋太宗只是没有系结好腰带,并不是没有着衣物)。从这样一个小故事足以见腰带在男子服饰中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有着重要的地位。
《礼记》
首先出现腰带是在春秋时期,在那时是有了所说到的革带,主要是应用于军事上;而到了战国时期,自从赵国所实行到的“胡服骑射”,在服装上是于前朝的基调上进行改革的,军装上有着其他一些独具特色的小东西,主要有挂钩(这主要是起到装饰作用)。
在这时期的腰带主要是由丝绸、金、玉、银以及皮革等材料制成,将其束于腰部位置,在这上面会悬挂许多小配饰。对于腰带的下垂部分的系结长短也是有着具体的规定,这是等级制度的显著表现:“男子带鞶,妇人带丝。”
从历朝历代对服饰的记载,腰带大致上分为大带和革带这两种:在这其中,大带是由丝或者是棉制作而成,质感较为柔软;革带主要是以生革为主要的材料体。唐朝的腰带体系相比于前朝更为完善,主要是从制作材料和佩饰等几个方面来说的。
《历代帝王图》局部
就腰带的主要组成来说,是由鞓、銙、带扣和尾钉几个部分构成。鞓是腰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主要是指我们现在所说到的皮带,其他的部分也皆是在皮带的基础来进行;銙又称为带跨,对于材料选择和所用数量都依据等级高低的不同而有着严格的使用规定。在唐朝时,规定了用不同质地的配饰对革带进行点缀,用以区别官级阶品的高低。
而带扣就是一个起到连接作用的小物品,在一条腰带上可用一个至两个,使用带扣的数量是由所用鞓的形状大小来决定的。根据每一个朝代的不同,连接工具不一定是扣子,也可是用扣针加以装饰。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小家伙,有了它对腰带皮革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对于腰带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保驾护航,在颜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腰带的组成体现了一个朝代的经济乃至朝代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腰带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陪伴着朝代的变迁。
二、“万取千焉,千取百焉”腰带作为一个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东西,在贵族平民中都可以见到,将士这个到处奔波的群体也是需要的,但是根据所带之人不同,腰带也有着不同的身份配置。
古代男子的服饰
对于最高统治者——皇帝,他的腰带无论是从颜色和挂饰都彰显着与众不同:腰带中革带这一部分是红色,就如阎立本所画的《历代帝王图》,画中的帝王腰间所系的就是红色的革带。还有就是腰带的銙,唐朝时的帝王主要是配以玉带(玉带在材料所属中是象征着地位最为尊贵),所配玉带也可见在唐朝时古玩珍宝也是较多的。
有上自然有下,皇帝在前面已经谈及,接下来就是官吏们的官服之腰带:起初,对于官服中腰带的佩戴要求并没有如对皇帝腰带的规定那样,是到了隋唐以后,开始对官吏朝服佩戴腰带进行规定限制,以显示天子之风范。唐朝沿袭了隋朝的一些政策制度,而对于官服所系腰带的等级划分更为重视。
从《新唐书》与《旧唐书》的史实记载中看,对于官吏中官服腰带的改革进行了多次,但是基本是按照唐初时期的腰带样式来的,对腰带的改革不难看出唐朝对腰带的制度规定是相当严格的,另外也是一种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表现。
胡服骑射
在腰带上还有一些小东西是不可或缺的——挂坠,它不仅起到了点缀腰带在视觉上的单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腰带的佩戴种类,让人们对腰带如何佩戴或者怎样佩戴更加美观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腰带的挂饰主要有这几种:铃铛和其他形状各异的挂坠(但是后者在史实和考古史中并没有多少的记录)。下面就这几种饰品来和大家一起学习:铃铛是一种特殊腰带中主要坠饰,它的悬挂方式很是特别——这主要是指铃铛和腰带之间的连接方式,正是因为连接方式的别具一格,才让它在众多挂饰中脱颖而出。
铃铛直接悬于腰带上:这种挂饰的悬挂方式直接实现了腰带与铃铛的互通联系,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这种形式的挂饰在绥滨出土的青铜腰带中就有所体现,通过一根小木棒或者是铜丝将二者联系起来。铃铛在这一过程中,虽有被束缚的痕迹,但是这也无碍它自由的前后翻动,而发出清脆动耳的铃铛声。
蒙古族独特的腰带
这样一番精巧的设计,既将腰带的美观程度显示出来,也让大家对于腰带上所系的铃铛爱不释手,可以说是颜值与实力并存。
将铃铛用线拴结在一起,然后再系于皮带上,这与前者不同的是铃铛在这里具有独立性,是处于个体的范畴,为腰带种类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让那些只适用于那些无法直接与铃铛相连的腰带种类。(前面所说的这两种挂饰是要与牌饰配合使用的)
而后面所说的这一种则是自己单独出现,不搭配牌饰。它大都会出现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腰带中,会有一些饰品来与铃铛一同装饰腰带。以上这些在一定意义上也证明了铃铛在腰带中的佩戴是多样的,并非局限于单独一种。
铃铛——腰带的配饰之一
除此之外,在腰带上起到装饰作用的还有一些形状不同的坠饰,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叶形坠饰,它在形状制作上显得十分特别,从这些角度中凸显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已是较为稳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在饰品形状上进行细琢。
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一条腰带有着两端,仿若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腰带承载的是一种情感,是一座传递彼此感情、为年轻人传达信息的桥梁。腰带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是物质与精神的一种结合之物。
少数民族姑娘为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在腰带上绣上比翼鸟、鸳鸯等寓意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的吉祥之物。腰带的解与系仿佛象征着男女之间的关系,这种无表象却又将祝愿蕴含其中。男子佩戴上心爱女子编制的腰带,是一种炫耀,同时也是一种确定:我已有心仪之人。
腰带配置
在这样一种互诉情感的往来,传递出来的是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是一种无溢于言表的感情的诉求。除了可送予心爱之人,也可送朋友以表自己对这段友情的珍惜。无论是何种情感,无疑表现了中华儿女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在我国的古代,不乏对鬼神的崇敬与害怕,因而腰带也就成为了一种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来躲避一些不良之物,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要,时间一长腰带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种象征性质的信仰之物。换句话来说就是后辈们对先祖的一种纪念性活动,或者是人们的心中的美好祝愿:愿无病无灾、驱除妖魔。
腰带上的玉扣
在这种含有个人信仰的腰带上,多是缝制了各种各样精美的纹饰。在我的记忆力曾看到过一条蓝底盘金刺绣腰带,腰带主要以蓝色面料为底,采用一种特殊的缝制工艺,将自己所喜欢的图案置于其上。样式各异的腰带的制作完成,承载的是人们的希望与祝福。
腰带在人们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是作为服饰中的一部分来体现它的价值,同时也体现出它在我们每一个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腰带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物品,更是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其中就包含着人们的审美观念。腰带在“物美”的基础上,更展示出文化与物质的交融之美。
古时女子的不同腰带佩法
结语
无论在距今在几千年的古代,还是各种物质材料丰富的现在,每一个时期都蕴涵、倾诉着那个时期的不为人知。腰带宛如是一个言语不多的温婉女子,置于何时何地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如同陶渊明说道:“愿在带而为裳,束窈窕之纤身”。
腰带在一定意义上展现了当时古代的经济文化,是体现美、传递美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提供了上升的空间,腰带之价值还有许多值得人们去探索和发现,愿你们都能有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感受如腰带般物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