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小说中,《儒林外史》的结构十分特别。整本书中,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当然也是别人故事中的配角或者龙套。相比《水浒传》将各个主要人物叙述完毕后,众好汉一起上梁山杯酒言欢,儒林中的人物退场后基本就不再出场了,偶尔能在别人的故事或者言谈中惊鸿一瞥出现、被略略提及就已经很难得了。
在众多人物中,马二先生大概是作者比较偏爱的,他完成了自己故事,退场后不仅多次出来照面,打个酱油,还时不时被人提起评论,一直延续到小说的最后一回,差不多贯穿了全书。
马二先生是个八股文选家(类似现在优秀高考作文的编者),他在小说13回出场,在嘉兴的文海楼书坊选书,与蘧公孙相识。不久,蘧公孙被牵连到一件窝藏反叛赃物的官司中,他仗义出手,以自己选书的全部收入——92两银子为蘧公孙摆平了这件事;
随即,他独自游览杭州西湖,看遍了西湖的风景游人美食,吃够了各种点心小吃。在这里,他遇到了老骗子洪憨仙,意外得到了好几十两银子。洪憨仙去世,虽然得知他不过是个骗子,却依旧慷慨地出钱帮他办了丧事;
接着,他遇到了在街头摆摊拆字的匡超人,为他的勤奋好学和孝亲敬长所打动,主动资助他10两银子的路费,还送给他一件旧棉袄和一双鞋,送他回了家乡——小说至此转到了匡超人,马二先生退场。
马二先生认认真真地选书挣钱,诚恳帮助遇到的每一个人,忙着吃各种鸡鸭鱼肉和点心小吃,享受最寻常的快乐。这样的马二先生,活得真诚坦荡,活得热气腾腾,让人油然而生亲切和感动。
马二先生自己的故事虽然在15回结束,但此后岁月,他还时常客串出场,也时常被各种人谈起,作者从未将他忘记。
18回,匡超人二赴杭州,结识了一帮杭州名士。在胡三公子处,他遇到两位马二先生的同行,选家卫体善和随岑庵。他们自吹自擂一番后,听匡超人问起马二先生,当即激烈地批评了他。卫体善说:
“正是他把个选事坏了!……于文章的法理,他全然不知,一味乱闹,好墨卷也被他批坏了!所以我看见他的选本,叫弟子把他的批语涂掉了读。”
这两位选家如此抨击马二先生,大概是同行相轻吧?
20回,匡超人去京城,在船上遇到牛布衣和冯琢庵两位。冯琢庵听说匡超人是个选家,便向他打听马二先生,匡超人此时已不再是当年的淳朴少年,对恩人马二先生没了尊重。他说起马尔先生:
“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好吧,就你匡超人最牛!吹牛都吹到了外国,人家外国也不考八股文,谁要你的选本啊?
23回,杜少卿来到南京,在状元境书店看到了一本新书《历科程墨持运》,封面上写着“处州马纯上,嘉兴蘧駪夫同选。”杜少卿听说过蘧駪夫(蘧公孙),便来到书店相会,马二先生也出来一起叙礼——他们联袂来到南京了。
37回,马二先生参与了盛大的泰伯祠大祭,并在虞博士主祭、庄徵君亚献之后,被众人推为“三献”,这是极大的礼遇,他的品格还是很受这些南京文人的尊重的。祭礼结束不久,他和蘧公孙一道与杜少卿告别,回到浙江。
42回,汤总镇的两位草包公子汤由和汤实在南京参加乡试,在贡院门口看到了马二先生和蘧駪夫等人选的时文。
49回,迟衡山在高翰林家的宴会上遇到一位万中书,听说他是浙江人,便向他打听马二先生。万中书说,马二先生进京去了!原来一直科场不利,始终只是个秀才的马二先生,因为人品才学得到了学道的赏识,在他三年任满之后,保举他成为“贡生”——当了贡生后,便有资格做官了,当个教习或者杂佐小官,算是入了仕途,进入官场。马二先生一生痴迷八股、做举业当官,虽然没能中举人进士,也算是小小的得偿所愿了。
54回,这也是小说的倒数第二回了。因为一本诗集,陈和尚和丁言志弄混了“莺脰湖大会”和“西湖诗会”,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马二先生再一次被提起——实际上,这两场诗会,他哪次都没参加,但诗集中竟也有他的诗,他也算是个“名人”了。
这是马静,马二先生,他不过是个寻常的秀才,有点刻板的八股文选家,却始终都是热爱生活、知足常乐,与人为善、能吃能喝。虽然时常被同行排挤批评,却依旧活得热气腾腾、烟火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