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中有数不清的俗语,这些老话听起来通俗易懂,但很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特别是到了今天,很多农谚被时代抛弃,理解它的人更不多了。
实际上,农谚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希望后辈们都能够引以为戒,少走弯路。那么,农村老人常说的“上山甲鱼不抓,下山野鸡莫追”,如何理解?有什么科学讲究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01、“上山甲鱼不抓”甲鱼作为一种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中,过去在农村中比较多见,不少人都有抓甲鱼的经历,毕竟它营养价值丰富,且肉质鲜美,可吃出牛羊猪鸡鹿这5种肉,因而有“美食五味肉”的赞誉。
甲鱼中的胶原蛋白丰富,且维生素D、动物胶、铜元素等含量很多,对人体有很高的滋补价值,可提高抵抗力、智力等,且它也是一种中药材。正因其价值高,在市场上价值昂贵,野生的动辄数百元一斤,人工养殖的也不便宜。
但正是甲鱼的珍贵,从古到今,很多人捕捉,一旦它被人类发现,基本上少不了“下油锅”的命运。可如果盲目捕捉,那甲鱼只会濒危,为了避免甲鱼灭绝,古人这才有了“上山甲鱼不能抓”的警示。
甲鱼可在水里、陆地生活,不过它喜水,多在水中待着,用肺呼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游出睡眠,如果阳光比较好,它还会趴在石头上或河滩上晒太阳。但甲鱼生性胆小,对异响比较敏感,一有动静就会躲到水里。
既然这样,为何还有“上山甲鱼”一说呢?
原来,甲鱼性成熟后,都会来到沙滩上产卵。通常来说,甲鱼4-5龄时性成熟,水温超20℃时可交配,时间通常在5-8月份,一年可产卵2-5次。
如此也就能明白了,所谓的“上山甲鱼”其实也就是甲鱼上岸产卵的意思。之所以称为“上山”,其实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上岸,去河岸边较高的地方产卵。不过也有人表示,如今河水污染较为频繁,甲鱼为了让后代平安孵化出来,进而会爬上高处,因而有“上山”一说。
甲鱼产卵时,会选择合适的地方,如河滩上、岸边松软地区、草丛里,它们会将卵产在洞内,再用沙土埋起来。
当然,为了避免卵被人祸害,甲鱼也会在附近盯上一段时间,没问题后才会离去。
如果将“上山甲鱼”抓回家炖了或卖钱的话,那甲鱼就无法正常产卵繁殖,其数量只会越来越少。因此,古人这才总结这句俗语,希望人们看到爬到岸上的甲鱼别盲目抓捕,留它们一条性命,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繁衍生息,人类才能持续享用甲鱼这道美食,不然的话甲鱼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02、“下山野鸡莫追”野鸡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在农田附近、山林中常常发现它的踪迹。相比家鸡,它可更好的抗病、耐高温、抗寒等。在过去,野鸡还没被列为保护动物时,很多人都会去田野捕捉野鸡,毕竟它的肉质鲜美可口,其蛋白质含量为鸡、猪肉的两倍,脂肪却不足猪肉的1/39。
同时,野鸡也有药用功效,古人就将其当成食药同源的美食,可补中益气、增强体制等。为此,过去很长时间里,野鸡因人类的捕捉,数量越来越少。
那么,老话“下山野鸡莫追”又该怎么理解?真的是为保护野鸡而给出的警示吗?野鸡主要以草籽、虫子、果实等为食,每年春夏秋三季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山上自然不缺食物,野鸡也就无需担心食物。但到了冬季以及初春之时,山上一片荒芜,野鸡就会面临食物紧缺的问题,想要解决温饱,那就只能下山觅食。
那么,为何“下山野鸡”不能抓捕呢?这是因为野鸡下山飞行速度很快。众所周知,野鸡不善于飞翔,特别是朝山上飞,过一会就要停歇休息。可下山就不同了,野鸡可通过气流滑翔,不仅速度飞快,且可持续很长时间。如果追着野鸡赶,那很容易就会摔倒受伤,因此下山鸡别去追。
当然,从生物平衡发展的角度来看,野鸡下山也是出于无奈,为了保证其更好的繁衍生息,人类不能斩尽杀绝,不然来年谁来产蛋繁殖呢?
这句俗语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盲目捕捉野生动物,也不能涸泽而渔,不然一旦野生动物被人类祸害完了,那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到时候人类的危机就会出现。
而如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深入人心,我国也加大野生动物保护,野鸡、野猪、野兔等已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相信随着人类的保护,野生动物也能够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