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晋锋,来自朔州市家庭教育协会,同时也是一名11岁男孩的父亲。和好多的家长一样,我也是第一次做父亲,曾经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不已,有过不安,有过焦虑,甚至对未来深深的担忧。于是,为了让孩子接触到了家庭教育,通过持续学习,转变了固有的观念,拥有了科学的教养理念。
这个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我自己,因为时刻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从一个新手爸爸,变成了日渐合格的爸爸。其次是孩子,通过学习,我们的心态,行为发生了改变,孩子的进步也非常显著。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且有幸得到了市妇联相关领导的认可,我们共同发起并成立了朔州市家庭教育协会。独行快,众行远,我相信汇聚星星之火,一定能燃起家庭教育的熊熊烈火,照亮千万个家庭。
分享初衷
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分布于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回到家庭,每一个人既是父母的子女,也是子女的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无论我们的身份,地位如何悬殊,在我们面对子女的时候,就单纯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在家庭与事业的天平上,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不能弥补我们作为父母的失职。
今天,我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条文为指导思想,结合自身的心得与感悟,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主题是《亲情起跑线-给父母的十二字箴言》
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支持。而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只有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才能使教育合力最大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著名教育家张文质说过,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毁掉他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想帮助他,非常困难。
家校共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这需要家校边界清晰,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紧密配合。但现实却是混乱的。
一个学校刚刚安装了空调,放学的时候有一位三年级的家长找到班主任,说老师,你在开空调的时候一定记得要帮我孩子穿上衣服,因为他自己不会穿。老师一听就来气,我可以提醒孩子们穿衣服,但我可不帮他穿,要是每个家长都像你一样,全班40多个学生,那我就不用上课了,光给他们穿衣服的时间也不够。家长也生气了,好,那我去找校长,要是我孩子感冒了,我拿你是问。
类似这样的冲突各位老师一定很有感触,这就是我们的家校现状:该养成的习惯家里没有养成,在学校老师做了代理父母,而父母呢,则成为了老师的助教,除了关心学习,考试成绩,其他的很少提及。而去年双减实施之后,我们更加不知所措。
在这样的关键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下称“促进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促进法不仅明确了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而且细化了具体的家庭教育要求。这无疑给家校合作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引。
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树,教师眼中的林,不论家庭还是学校,都希望孩子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个体的树符合林的标准,才能茁壮成长,有效实现家校合作,家庭教育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那我们再来看家庭教育的现状:
记得我刚接触家庭教育时,有这样一句话描述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令我感触颇深: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这样的现象也被称为“丧偶式”育儿。
各位老师们应该深有体会,好多的家庭,不管学校的什么活动,基本都是母亲参与,好多的父亲,孩子上了几年学,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父亲是忙于生计,为了给家里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有的父亲则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母亲的事,父亲只负责看电视,玩游戏,教养观念严重偏颇。
还有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给孩子从小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花高价进名校,选名师。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等等等等
这些家庭,结构是完整的,但功能是缺失的。我能够理解父母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有的把物质条件当成了孩子的起跑线,有的把学习成绩,艺术特长当成了孩子的起跑线。把功夫用到了家庭之外,放弃了最优势的教育资源,但恰恰忽略了亲情这条最重要的起跑线。
家庭教育,融进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父母有着天然的优势。很多的素质需要在家庭中培养,而且这些素质会决定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效果,比如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尊敬师长,阅读的习惯、一定的专注力等等。
大家知道,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都带着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来到学校。这其中,除了遗传基因的影响,家庭的教养观念,父母的教育素质会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发展。
而促进法的实施,给我们所有的父母点亮了教育孩子漫漫航程中的灯塔:做好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的小事,而是国家大事。要充分发挥好亲情的纽带作用,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才能进一步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成本最低的教育。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不可重来。错过了就再没有机会了。就像幼苗离不开阳光雨露,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照料与呵护。
相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看过李玫瑾老师《心理抚养》这本书,尤其幼年的陪伴,对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决定了后期家庭教育的效果。可以说,陪伴是家庭教育的基石。这里需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父亲的陪伴,也非常重要。
并且,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陪伴,需要我们示范给孩子,用行动去影响他,而不是一味的要求。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家的故事,我的儿子,特别不喜欢运动,但我喜欢,每天早上送他上学后跑步半小时,星期天我们从来不睡懒觉,六点多起床,喊他一起去跑步,路上还能一起聊天。他慢慢习惯了,现在每逢周末,他都会早早起来叫我和他一起出去。如果有事不能出去还不高兴呢。
所以,高质量的陪伴就是:首先父母要一直和孩子一起生活,其次要有良好的习惯,给孩子处处做榜样。比如一个家里,父母勤奋上进,对生活充满热情,面对挫折不抛弃不放弃,家里能过得不好吗?而且有一个词:不教而善。这样家庭里的孩子,根本无需说教,他都是很优秀的。
榜样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父母都是严于教子,宽以待己:责怪孩子乱扔东西,却看不到自己杂乱的办公桌;一边怪孩子拖拉磨蹭,一边想着怎样能迟一点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总是埋怨孩子没有积极的心态,自己却总是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要知道,孩子从来不听我们说什么,而是在看我们做什么。要想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首先,我们要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身教大于言传。想要做到让孩子心服口服,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给他树立榜样。
发现
什么是智慧的父母呢?就是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与不足,因材施教。而不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就先乱了阵脚。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正是因为他有着天才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并加以引导、培养。成就了天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都是普通父母,当然也不能怪天才没有选择我们家。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无限接近伯乐。我们自己家就有千里马,如果没有发现,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练就一双慧眼。
所以,发现两个字,看似简单,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智慧。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人的一生就是在修炼,做父母同样需要修炼。要努力从盯着孩子的缺点,转变为发现孩子的优点。与此同时,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发现能力,当他自己能发现自身的优势的时候,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尊重
尊重孩子,其实是父母最难做到的,我们往往以自己的经验,阅历去替代孩子做决定。小到买一件玩具,大到人生方向。以致于好多的孩子都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被安排了的,他就像我们手中的木偶一样。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的生活像一个剧本,被提前安排好了,所有的想法都不会实现,没有意外,没有惊喜。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观点,就是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塑造者,而要做孩子成长的协助者。尊重孩子,用国际儿童公约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表述,就是尊重孩子的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尊重孩子,不是对孩子骄纵,言听计从,而是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协助他做决定,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在适当的时候,还要让他自己去“犯错”,体会错误决定带来的后果。当然,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生命的体验,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孩子完成,只有在不断尝试,面对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才能让孩子的人格趋于完善。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让孩子拥有感受生命,体验生活的自由,因为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
支持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新奇的。他们拥有五彩斑斓的梦想,但是因为缺乏实现的能力和经验,需要得到父母的帮助。当他有了自己的决定的时候,我们要给予支持,让他勇敢的去做。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不断的尝试解决方法。
要支持孩子合理的诉求,当然还有孩子的梦想。
世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小时候,就梦想着要登上月球。她的妈妈既没有给她泼冷水,也没有对他灌输科普知识,只是淡淡的对他说:去吧孩子,但不要忘记回家吃饭。多年以后,他真的做到了。
很多孩子在童年都会突发奇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梦想。我们切不可给孩子泼冷水,要告诉他捍卫自己的梦想。告诉他,我们尊重并支持他。因为一切皆有可能,也许他会成为下一个阿姆斯特郎呢?
成长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成功的喜悦是暂时的,成长的快乐是永恒的。之所以把成长放在最后,是因为,我想让大家明白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现代所面对的,是几十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叫做互联网原住民,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处在信息全面发达的时代。这样复杂的世界,没有哪一位父母可以轻松应对。唯有不断成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稳定自己的价值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让自己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准定位,不随波逐流。从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家庭教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向孩子们虚心学习。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但不是所有的生活都是好的生活。也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面对新时代,我们父母需要太多的提升与改变。请大家记住十二字箴言,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家里的亲情起跑线。
图文:王晋锋
编辑:麻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