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非常广泛。它能使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可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形式上又有明喻、暗喻、借喻。
一、明喻:是常用“像”“好像”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会出现明显的比喻词)
例如:
1.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2.他牵着一头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
二、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喻词。
例如:
1.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你是酷暑里的浓阴。
三、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没有比喻词。
例如:
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胡子 = 榕树的根)
有些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一类词,就断定它们是喻词,用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不然,“像”“好像”不一定是喻词,带有这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
了的肥桃。
(3)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是一个模子里浇出来的。
(4)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5)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6)“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7)我们家乡有许多特产,像板栗、油桐,都是驰名全国的。
(8)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1)、(2)句是比喻句,“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线穗子”是本体,“肥桃”是喻体,它们本体和喻体之间都有相似之处。
(3)一(8)句不是比喻句。
(3)、(4)句表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而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在本质属性上一定是非同类事物。(3)句中的“女儿”和“ 娘”都是人,属于同类性质。“娘”是比体,不是喻体。(4)句中的“好像父亲死了似的”同样是比体,也不是喻体。(5)、(6)句表示猜测、推断。“像”、“好像”并不联系两种事物。(7)、(8)句表示举例,“像”字只起引例作用,相当于“例如”,分别引出“板栗”、“油桐”和“这样的老师”作为例子。
由此可见,有“像”、“好像”的比喻句的特点是:
(1)本体和喻体都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本质不同或类属不同;
(3)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之处。句中尽管有“像”、“好像”这一类词但不符合上述三个特点的句子则不属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