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相信你在课上的一个不经意的表扬,能够改变一个学生吗?
语文教研员永康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自己的上学经历:
小学时,我在作文里写了句今天看来很平常的话,姚老师却如获至宝,大加赞赏。从此,我一个劲儿地省下零花钱,一次次到邮局,买回一本本《作文选》、《作文通讯》……
可见,一句小小的鼓励,会在学生心中埋下向上的种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枕边君也介绍过许丹红老师是怎么夸自己班学生的。
许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会经常给班级学生评各种奖,比如:字端正匀称,评为“最佳书写奖”;作文选上临摹,评“最佳克隆奖”;捏造情节,不合情理,评“最胡编乱造奖”;没有重点,流水账,评“最无味奖”;还有“脱胎换骨奖”、“最精炼奖”等。
许老师在课上问:“你们最爱听哪个奖项来朗读?”
“胡编乱造奖!”
笑声、朗读声、指点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奏起了一曲和谐的师生交响乐。
之后,孩子们变得爱写作文了。
这就是表扬的魅力,它带有鼓励学生的作用。
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那么,我们要怎么用表扬的方法,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呢?
管建刚老师为我们总结了6种表扬术,以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用合适的表扬。
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奖励性表扬
对小学生来讲,物质奖励,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一颗糖果,一本作业本,一张照片,优先阅读老师带来的课外书,都会引发同伴的羡慕。
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励,或者是被同学羡慕的奖励,都会让获奖学生格外珍惜。
物质奖励不是目的,目的是背后的肯定。
表扬中的奖励,吃的、用的、读的,都可以,奖励“特权”,也可以。
只要留心、留意,新的奖励内容、项目,会不断冒出来。
一名老师给学生奖励蔬菜、猪肉、整鸡、辣椒等,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就会有肉吃。
这名老师也给孩子奖励蔬菜,回到家后,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做饭,即便孩子不爱吃蔬菜,但是自己努力得到的蔬菜,吃起来一定很香。
批评性表扬
教育的右手是表扬,左手是批评。
没有批评的教育,就像没有监狱的社会,那是美好的理想,也是难以实现的理想。
我们似乎习惯了批评的相貌:怒气冲冲、暴风骤雨、声色俱厉。
我们忘了给批评以甜美的形象,如:表扬式批评、批评式表扬。
批评像丸里的药,表扬像丸外的糖衣。表扬里的批评,绵软有穿透力。
这样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如:
小文没有完成作业,而小娜完成了作业。
“小文,为什么你这两天没有完成作业,是因为你缺少像小娜那样的心。”
指引性表扬
什么是指引性表扬呢?
学生一般只关注事情本身,不大去思考背后的本质。
老师作为过来人和引路人,要有一双慧眼,从事情的表象里挖出里面的价值。
这一事情只是传递这一“价值”的一种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传递、演绎这个“价值”。
如此一来,表扬所指向的,不是效仿“这一事情”本身,而是背后的价值。
这样的表扬,是指引性表扬。
如:
外面声音嘈杂,大部分同学东张西望,而小李依然读着书。
“小李不受干扰的本领,换作我,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小李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老师。”
书面型表扬
表扬也可分为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
老师的表扬,以口头表扬为主,书面表扬为辅。
一些表扬,不用当众,私下表扬力度又嫌不够,那么,书面表扬或许恰到好处。
书面表扬,教师不在现场,由无声的文字传递表扬的信息,别有一番味道。
书面表扬的途径也不少,如:作业本上,写几句表扬的话;给家长发短信,夸学生几句等。
评比型表扬
班级活动有两类:任务型活动和自主型活动。
任务型活动多了,一线老师没时间,没精力做自己的活动。学校要给老师让出一些空间,老师也要想办法,给自己腾出些空间,针对自己班做活动。
做自己策划的活动,好比亲生的孩子,有干劲。
每次活动,总会诞生几只领头羊,也会杀出几匹黑马。
评比类表扬,可以是过程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
过程中有好的表现,要表扬;取得好的结果,也要表扬。
类比型表扬
表扬不能就事论事,要适度延伸。伸到哪里去?
伸到熟知的明星、名人,伸到课文、课外书中的故事,伸到世界知名的奖项,两者一挂钩,表扬的档次就升级。
表扬学生的好学,伸到科学家的好学故事;表扬学生的努力,伸到李宇春、飞轮海、S·H·E的奋斗故事,明星和学生联系起来,类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