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之母为文七妹,原名文素勤,又或者称她为文其美,由于在家族排行第七,故又称文七妹。她属于中国文化中那种传统的女性,贤惠善良,长于家务,她的一生养育了毛泽东、毛泽民和毛泽覃三兄弟,还有毛泽建一个继女。关于母亲的为人品行,毛泽东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同学邹蕴真说:
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
毛泽东母亲文素勤
从毛泽东的评价中可看出他的母亲实在善良,利己而不损人已是不易达成的境界,又何况损己以利人呢?1919年文七妹患上淋巴腺炎,正在长沙的毛泽东连忙回到家乡,并将母亲送到省城去接受治疗。但由于其他病症一起复发,最终因病去世。
悲痛之中的毛泽东写下挽联宣泄自己的痛苦心情: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不久他又写下那篇著名的《四言诗·祭母文》追忆了母亲的一生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这是一篇接近四百字的四言长诗,从内容叙述上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在不同部分中毛泽东分别描述了关于母亲的品行、恩德和遗憾,在哀悼宣泄痛苦心情时,也赞美和歌颂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和伟大。
文素勤
在诗歌的开头,毛泽东抱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写道: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gou)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文七妹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但幸存下来的只有毛泽东三兄弟,其余四位则都早早的夭折。故毛泽东在此追忆了母亲一生的生育和养育之恩,即文中的“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然则将毛泽东三兄弟养育成人已是尝尽辛苦,“育吾兄弟,艰辛备历……中间万万,皆伤心史”这些都是毛泽东在追忆母亲一生时不忍将其所受苦难逐一细数而来的伤痛,丧母已是人生大苦,此时的毛泽东亦不忍再回忆母亲生前的艰辛往事。
文素勤和毛泽东三兄弟合影
随后毛泽东在《祭母文》中对母亲高尚的品格进行了赞美,他写道: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节选)
“首推博爱”不难细细品味毛泽东对母亲的钦佩和尊重,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博爱的母亲,又怎么会有后来拯救中国于苦难的一代伟人呢?“远近亲疏,一皆覆载”则描述了文七妹虽博爱却无所偏私的优秀品质。
而这种优秀品质我们亦能从毛泽东身上看到这一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居功至伟,但他不搞特殊化,并不因为自己的子女是毛泽东的子女而在待遇上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他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上,及至毛岸英牺牲时,毛泽东强忍着悲痛的心情说:“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泽东与毛岸英合影
虽有所博爱,却无所偏私,毛泽东的母亲无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而毛泽东面对自己的子女和人民亦选择一视同仁,甚至他对人民和国家的博爱是远超于私情的。这种优秀的品质,设若无此“孟母”般的伟大母亲,又如何会养育出一代伟人呢?
毛泽东尊重母亲的同时,亦同情母亲,在他看来母亲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却因为封建时代的缘故仍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压迫。毛泽东觉察到母亲在精神上的痛苦,他亦为此十分痛心,故写道: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节选)
文七妹在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还没有养育成人的儿子们,心中愁肠万结,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们。1919年文七妹去世的时候,毛泽东虽然已26岁,但他的五弟毛泽覃不过才14岁,此外文七妹的继女毛泽建亦同样14岁。
毛泽建
故毛泽东写“如果未熟,介在青黄”,意思母亲的子女正好比没有成熟的果实正值青黄不接的阶段,“病时揽手,酸心结肠”则展现出文七妹在临终前对子女们依然念念不忘,又不能再养育他们的遗憾和牵挂,细细品味,不可谓令人为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感动而又肃然起敬。
在《祭母文》的最后一部分中,毛泽东则表达了母亲去世,自己作为儿子却不能尽养育之恩的遗憾和痛苦,他写道: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对于母亲临终前的遗憾,毛泽东发出“致于所恨,必补遗缺”的承诺,作为几兄妹中的兄长,毛泽东意识到母亲去世后自己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事实亦如此,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曾被许给他人当童养媳,毛泽东后于1921年回到家乡替妹妹解除了婚约。
毛泽建烈士纪念碑
随后跟随毛泽东前往长沙就读于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后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成为一名革命战士,1928年已经怀孕的毛泽建因从事革命活动遭到敌人的残忍杀害。在《祭母文》的后半部分毛泽东除了承诺继承母亲遗志以外,他亦表达了母亲虽死,但精神尚存的心情,即“躯壳虽隳(hui),灵则万古。”
总体来看,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是一篇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诗歌,通过追忆母亲的一生,毛泽东高度评价和赞美了母亲的伟大和优秀品质,也抒发了对母亲的同情,以及自己不能报效养育之恩的遗憾,同时又认为母亲虽死犹生,她的精神和优秀品质依然在哺育着自己。
从毛泽东对母亲的这种评价中不难看出一个优秀的母亲对后代的影响,若没有文七妹教子有方的养育,又怎么会有后来那个大公无私的毛泽东呢?故可说,有这样一位母亲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幸事,也是中国的幸事,毕竟她养育了一个叫做毛泽东的伟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