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
作者:郭丰宽 李晓霞
推荐理由
“我想静静!”在被工作任务和生活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时,战友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时的你,是不是想找到一个舒适、放松的空间进行心理疗愈呢?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就为官兵打造了这样一个“零压力”的公共空间——“舒怀阁”。今天,解放军报记者就带大家去那里看一看,探究它有何特别之处。希望该保障队开展心理工作的理念能对其他单位有所启发。
“舒怀阁”里的书是为官兵精挑细选的,大家都爱读,交流读书心得也很热烈。
新闻样本
装满图书的书架、温馨精致的茶座、舒适的个性沙发……早就听说西部战区某保障队有一个“舒怀阁”,记者慕名前去,发现果然不同凡响。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远离喧嚣的心灵港湾。
这是集书吧、水吧、影吧、乐吧于一体的休闲疗愈空间,既有宽敞的公共区,也有独立的小房间,官兵们在这里可以享受一个人的阅读时光,也可以七八个好友一起,举办沙龙、品茶聊天。2020年,该保障队进行营房改造时,别具匠心地打通上下两层楼的4间办公室,设计建造了这个loft结构的空间。如今,这里已是许多官兵业余时间常去的“打卡”之地。
与保障队领导交谈,记者才知“舒怀阁”的主要功能其实是“心理咨询室”,他们不说,到此参观的人根本看不出来。“看不出来就对了。”该队政委朱毓姝说,这正是队党委一班人的匠心独运所在。
“现在,官兵们的思想压力很大,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奇怪,但用以前的老做法很难奏效了。”朱毓姝是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当过班长、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深知心理工作的重要,也体会过做心理工作的无奈。“一段时间,各基层单位都建有心理咨询室,可是门口挂着那么明显的招牌,谁还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来呢?”朱毓姝说,加之“咨询”二字本身就有“无事不登门”的意味,前来咨询的人很容易被贴上标签。“心理问题可不是单凭坐等人来的‘心理咨询’就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带兵人细致贴心的‘心理服务’。”
既然是服务,就得有服务的真心实意。为此,在组织“舒怀阁”内部设计时,他们充分考虑青年官兵的特点喜好,翻阅了大量资料,多次请教心理学专家,参考借鉴了地方公司的优秀案例,还特意在墙面加装了隔音材料,确保各个独立空间不被干扰。此外,随处可见的家庭化装饰,比如留声机、烛台、落地式台灯等,更是暗含了“零压力”的小心思。就这样,一个全新的公共休闲疗愈空间出现在官兵面前。
一次,战士别瑶随队前往高原执行任务,原本期待大干一场的他,却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多数时间只能躺在病床上。归队后,留营战友询问别瑶高原之行的感受,他只有摇头苦笑。别瑶说,那段时间,他内心的挫败感无以言表,干工作劲头也不高,尤其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围拢一起,有弹有唱,心里的烦恼一扫而光。
那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一名队领导,主动约别瑶来到“舒怀阁”。两人随意窝在沙发里,伴随舒缓的钢琴曲,品着热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放松的状态,朋友式的交流,爽朗的笑声,一次心理疏导就这样了无痕迹地完成了。离开“舒怀阁”时,别瑶一脸轻松。
“心情不好?请到这儿来!”这是该保障队马干事为“舒怀阁”打出的广告。他说,自己以前曾到地方医院进行过心理咨询,原本与医生“话聊”了两个小时后,心情变好了不少。然而从贴有“心理咨询室”标牌的房间走出来,总感觉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反而心理压力更大了。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舒怀阁”由衷点赞。他说,在这里,没有“正襟危坐”,没有“心理设防”,没有标签和猜疑,有的是温馨、放松、独处的自在和众乐的欢愉。
诚如所言。在“舒怀阁”,随便找一个地方邀请官兵们坐下,记者的采访也进展得格外顺利。也许,不是每个基层单位都有这样的条件,但“舒怀阁”蕴含的带兵育人理念、心理工作观念,却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官兵们说,现在的“舒怀阁”不只是休闲放松的地方,大家在工作中碰到棘手问题也会来这里展开“头脑风暴”。前不久,该队水文保障室的某项工作遭遇瓶颈,室主任便召集相关负责人到“舒怀阁”讨论。舒适的环境、平等的交流,让大家“脑洞”大开,不到半天就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
席地而坐,如朋友般随意自然,这样的谈心毫无压力。
亲历者说
我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观测员 兰 盾
对于我来说,“舒怀阁”的意义很不一样,因为我不仅参与了它的后期建设,还是它的第一批体验者。
2020年初夏,我随队到高原执行保障任务。每天看到的不是高山就是峡谷,过于单调的环境让原本性格开朗的我情绪跌入谷底,最严重时,在15天里与战友只说了10句话。
那段时间,从心底滋生的孤独感把我逼得快要发疯,甚至在任务结束回到单位后,我依然被这种情绪折磨着。保障队领导发现我的异样后,便让我参与“舒怀阁”后期完善工作,希望我能借此转移注意力,找回工作状态。
第一次走进“舒怀阁”,我就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放松感:超高挑空的建筑空间、简约风的座椅沙发、各种各样的精巧摆件……我在心里不由地感叹:这真是一个别致的地方!
我在“舒怀阁”的工作主要是整理图书。为了丰富大家的阅读体验,队里采购了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不同领域的图书,甚至还有一套我寻觅多年而未果的绝版漫画。我大喜过望,利用工作间隙看完了整套漫画,情绪有了一些好转。后来,图书整理工作完成了,我还是经常来到这里,拿一本书,倒一杯茶,坐在沙发里,享受内心的静谧。
一天下午,我又来到“舒怀阁”,偶然间翻开《与这个时代温暖相拥》这本书,里面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让我茅塞顿开:是啊,只有学会与孤独相处、与自己独处,容心之所才算真正辽阔,人才能变得强大无畏。
巧合的是,那一刻正好有一束阳光从窗子照进来打在我的脸上,一股暖流从我的心头涌起,整个人都变得轻盈了。我知道,我终于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而且具备了面对困难挑战的足够勇气。战友们说,那个喜欢说话、积极乐观的我又回来了。
说实话,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各有各的难处。有时出现“思想疙瘩”,相较旁人的疏导、说教,可能更希望有一个可以独处的空间释放压力、自我调适。我很感谢“舒怀阁”,它让我找回了曾经的自己,也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现在,当有战友向我请教心理调适方法,我就会指向“舒怀阁”:“去那里吧,你会自己找到答案。”
图片
(解放军报记者马嘉隆、李晓霞整理;照片由李胜子、解放军报记者范离提供)
【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