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0月1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11月3日腾讯视频、B站上线以来,4集敦煌美食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正在掀起一轮又一轮火爆热烈的收视潮。吸引千万“吃货”竞相舔屏的,除了活色生香的敦煌烧烤、焖饼子、拉条子、羊拨拉、拨疙瘩等,还有本片导演兼撰稿安秋写的解说词。
腾讯纪录片公众号“纪同学”曾发文称:“《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的文案也堪称一流。”
“纪同学”文章列举了第一集《羊肉江湖》的这几段:
——在火力的激发下,羊肉的油脂迅速渗出,将瘦肉包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肉质的鲜嫩。爆炒后加水,扣上锅盖,用文火焖。气流在密闭的铁锅中循环往复,将汤汁全部渗入羊肉的肌理,直至羊肉酥烂,汁浓味厚。
——在敦煌,肉食总爱与面食相依相伴,一往情深。一场场香艳的交合,在火力的加持下热烈地融为一体。当肉爱上了饼,肉让饼华丽转身,饼让肉滋味绵长。
——中原的面点、西域的胡饼、波斯的包子、阿拉伯的烤肉……中西不同食材和食经与敦煌一见如故,在干柴烈火下,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味觉的爱欲缠绵,跳动着中西兼容、八方辐辏的火花。
还有这一段:
——羊肚筋膜丰富,胶质纤维细密。临出炉的刹那,喷上一股醋,羊肚的灵魂立即被唤醒,酸爽弹嫩的快感直冲头顶。
满满的画面感,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我们再来欣赏第二集《面条飞舞》这几段:
——黄面华丽出场前,是一场虐恋般的千拽百揉。无数次拳头搋捣,无数次折叠搓揉、左拧右甩。这样枯燥的动作往往要循环反复近一个小时。揉面,是为了面筋的形成。最初和好的面没有延展性,需要反复用力揉搓,打破和重建面粉中麦胶蛋白的分子结构,形成富有弹性和可塑性的网状面筋。
——敦煌人对动物头蹄下水的烹制充满智慧和想象力。对驴肉更是钟爱有加。一头驴从头到尾、从皮到内脏,来者不拒。炒、煎、蒸、煮、焖、卤、炖、烤等轮番上阵,各个脏器不但能单打独斗,还能组合成宴。曾经生死相依的五脏六腑,在餐桌上再次重逢时,已然物是“驴”非。不过,能独自成宴,也算是一种华丽告别。
敲黑板了!这段对敦煌面条的描述堪称经典范文:
——世间万物的平衡,永远在互补中演进。
大漠深处的敦煌,由于往昔新鲜蔬菜的缺乏,面粉成了人们手中的“大菜”。或烹,或炸,或蒸,或烙。可甜,可咸,可麻,可辣。至于造型更是花样百出,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细腻婉约,有的靓妆出场,有的素面朝天。
大漠苍茫,戈壁坚硬。面条以它的柔软轻盈,抚慰着千年敦煌。
第三集《野性西部》这几段:
——刚刚采集的沙葱极其鲜嫩,切开后可以看到细细的空心,仿佛还在呼吸。当沙葱拌入羊肉,比普通大葱浓烈十倍的辛辣,将羊肉的膻味彻底征服。野性十足的沙葱羊肉饺子,是舌尖无法抵御的极致诱惑。
——当沙葱遇见牛肉馅儿,成就了敦煌沙洲夜市最火爆的网红美食。饼皮层层酥脆,肉馅饱满鲜嫩,沙葱尖锐的辣香与牦牛肉厚重的野香合二为一,沙葱牛肉饼妥妥地藐视一切叫做肉饼的食物,让天南海北的食客们趋之若鹜,欲罢不能。
第四集《香飘丝路》这几段:
——盛夏,敦煌沙漠的最高地表温度达60多摄氏度,连骆驼都受不了。驼夫们发现,敦煌人世代相传的解暑法宝浆水,足以秒杀任何饮料。不但解渴,还能降温,一口浆水下肚,连血液都会凉下来。
——一勺热油炝葱花,为浆水提色生香。让浆水多了几分油香,减弱一些酸洌。看似面汤,却比面汤清澈。看似饮料,却比饮料淳厚。
——寻常百姓为一日三餐奔波劳顿,也因一日三餐而知足安逸。在他们心里,能和家人一起吃的,就是最好的美食。
——且不说这(泡儿油糕)如花似玉的颜值,单是扑鼻的甜香,就让舌尖蠢蠢欲动。吹弹可破的纱衣,油脂渗透的外皮,香糯甘甜的馅儿,各种层次的口感交相呼应,在口腔中甜蜜聚会。
——食物的千滋百味,犹如生活的苦辣酸甜,悲欢离合。
全片结尾这段话更是意味深长,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八月十五的夜晚,一轮圆月升上天空,照亮了农家小院。敦煌人祖辈相传的拜月仪式,素朴而神圣。男女老少将内心的祝愿交付明月,祈祷尘世如月宫般美好。
天上人间,斗转星移。唯爱与美食让尘世温暖,让人欲罢不能。
本片配音请的是大神级配音李立宏。他曾为火爆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配音,他的声音浑厚、沉稳、耐咂摸,被誉为“最下饭的精神食粮”。
李立宏
安秋优美贴切的文案+李立宏活色(she)生香的配音=好吃的呔!
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