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后36个小时,首批“00后”就将踏上高考征途。
时光荏苒,但高考时光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今天,有料哥就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高考时光,看看过去的高考和今年有什么不一样。
【2018年】首批“00后”踏上高考征途
说起“00后”的话题,似乎总是自带流量,而如今,这批曾经的“千禧宝宝”又和高考联系到了一起。与“80后”“90后”相比,“00后”学生从小接触网络、出游更多,视野相对更加广阔。
他们的家长、学校不再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允许学生在合适的时候使用手机。1日,贵州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告别晚会上,全校学生就拿起手机打开灯光,瞬间点点星光亮起,场面震撼。“我们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告别母校、致敬青春。”该校学生说。
而他们的“备考誓言”,不再是“头悬梁锥刺股”,而是“断wifi”“退票圈”“卸王者”“The fighting girls&TFboys”。
他们的桌上,不是老师家长精心准备的炖汤,而是费列罗巧克力、蜂蜜茶、卡通抱枕,再加上夜宵加餐的肯德基、Pizza。
学生们拜的“考神”,也不再是上一届的学霸、理想学府的师兄,而是桂木桂马、夜神月、高木秋人等二次元中的超强学霸。
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面对新潮的“00后”,老师们就要从孩子们喜欢的偶像、体育明星、二次元大神入手,与孩子们聊聊流行歌曲,与他们打成一片。想看老师最后时刻如何为学生加油打气?
【2016年】广东回归“全国卷”
这一年,广东首年回归全国卷,考生们对试题尤其是数学卷考题,有些“一言难尽”。数学科目结束后步出考场的不少同学表示看到试卷时的第一反应是“蒙查查”,不少同学出考场便落了泪。来自华附考点的汤同学连连摇头,感慨理科数学题难度比以往大,“计算量大,时间特别紧”。
每年总有一两个忘带准考证的“马大哈”,不过也总会在老师、交警的齐力帮助下顺利赴考。(有料哥再啰嗦一下,一定一定记得带齐证件!)
考场外,家长、老师们等得焦灼,也“玩”得愉快。第一天穿红色,寓意开门红;第二天穿绿色,寓意一路绿灯;第三天黄色,寓意走向辉煌。
送考的妈妈要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送考的爸爸要穿马褂,代表马到成功,最后这个……穿紫色的内裤,表示紫腚赢(指定赢)。
【2008年】首批“90后”高考
十年前,首批“90后”高考,这一年跟今年有点类似的是:高考遇上台风天。
广东高考的这几天,大雨滂沱,如何保证不让雷雨天气干扰高考?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各市招考部门要做好防汛和安全工作,对高考试卷的保管押送,除了要做好保密、防盗工作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湿”。
为了不让试卷受到损坏或泄露,有的地市在运送试卷时特地准备了“防护膜”,以防遭遇恶劣天气时试卷被雨水“沾湿”。而有的地市,为了防止出现“雷击断电”的情况,特地为每个考场的广播系统配备UPS电源,保证不间断供电。
今年高考又逢台风天,省招办已经提前说了,不会轻易停考。今年的高考,很有可能又会出现十年前这些措施。
【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此外,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当然,更特别的是,这一年的高考,广东正在经历“非典”时期。
以下摘自2003年6月8日《南方日报》
无一考生因“非典”缺考
昨天上午,一场骤雨给赶赴考场的学子们带来了几分清新,首次6月高考正式拉开帷幕。截至昨晚,省考试中心报告,广东33万多名考生无一因“非典”缺考。
昨天上午8时,华南师大附中考场体温测试处,排了十条长长的人龙。当家长们还在担忧着孩子们能否按时进入试室的时候,现场的情景让他们的眼睛为之一亮:每个考生以平均3秒的速度通过体温测试仪,十条人龙倏然间进了考场!
看似简单的“3秒”,背后多少人付出了艰辛拼搏的日日夜夜。为了掌握好测体温的时间,有关部门多次试验,一丝不苟,终于在“非典”时期开出了一条高考“通途”。
今年高考人数是历史最多,全省11352个试室,考前全部经过了通风、消毒检验,每一场考试结束后,又要重新进行消毒;高考开始前半个月,所有的考生和考务人员每天都测量体温,如实填报健康状况表。
【2001年】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未婚的限制
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17年,广州市执信中学考场。56岁、身为药剂师的大龄考生刘先生,参加了人生的第二次高考,不仅为感受青春,还为那一碗热干面。刘先生在考生中并不突兀,他气定神闲的样子看上去就像是执信中学的老师。
当年,他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离开家乡湖北,留在了广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龄考生参加高考是为了再一次体验高考,感受青春。而对于刘先生来说,2017年高考的意义,除了让他回到39年前7月的那个夏日,他也希望能通过这次考试,考回家乡湖北。
“我有热干面情结。”刘先生笑着说,“我很想念家乡的食物和天气。哪所大学不重要,只要能考回去。”在广州生活多年的他,把家乡看得很重,对世俗看得很淡,“只想回湖北去过闲云野鹤的人生”。
【1999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
这一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高考“3+X”科目改革,考生必须统一考语文、外语、数学三门科目外,可以自由地在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6门科目中选择1门或多门参加考试,考生报考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当年,我省高考生共有165488人,让有料哥惊讶的是,当年最火爆的科目竟然是物理!选考物理的有49192人,占29.7%,化学占20.1%,政治占22.1%,历史占17.7%,地理占4.44%,生物占9.4%。由于广东比外省多考了生物和地理,因此考试比外省要多考一天。为此,国家教试中心专门为广东出了一套试题。
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以下摘自1998年7月8日《南方日报》:
昨天虽是小暑,但天公作美,凉风习习。上午8点钟左右,考生就陆陆续续来到各个考场。记者在广州七中、执信中学、华师附中、一中等考场看到:早到的考生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心态平静。今年送考的家长也比往年减少,有的将孩子送到考场后,叮嘱几句后就离去。开考后,考场外面除一些送考老师继续坚守外,基本上没有多少留守的家长,整个考场非常安静。广州市今年参加高考的有2.3万人,是近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为给考生创造一个宁静的考试环境,广州市首次实行考场全封闭,禁止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人员进考场。
考试前,广东各地有关部门都行动起来。各地都发布公告,高考期间禁止噪音,有的地方还规定学校300米内不许机动车辆经过;有的学校附近的旅业部门还主动找学校联系,高考期间旅店可以偏低的价格给考生提供安静的休息场所。
【1998年】首批“80后”参加高考
这时的高考时间还是7月份,高考作文还分为大小两篇作为,大作文题为《追求坚韧 战胜脆弱》,以下摘自1998年7月8日《南方日报》:
高考作文——追求坚韧 战胜脆弱
本报讯 昨日高考第一天,上午照例考语文。
今年作文仍分大小作文两篇。大作文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
试题给出一段材料: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么样的呢?要求考生从两个题目中选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也可自拟一个适合考生自己心理承受力的题目来写,不少于600字。小作文是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要求考生根据已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200字左右。
高考回忆:
那时的高考时间还是在7月份。高考的前一天晚上,热得要命,小县城的高中宿舍里面没有电扇,啥都没有,就有几个窗户和蚊帐。
那会的高考还是先考试,考试完后的第二天就立刻有答案出来了,是一本教育考试院出的书,里面有各科的答案。然后所有的同学全部都对着这本书估分,估分完毕后就是报志愿,参照以往的重点、本科、专科分数线,各个学校的分数线报志愿。
那个时候的高考感觉比现在的流程简单多了,那会还没有什么电子化呢。报志愿就是一张纸,填上上交即可。因为出生在农村,填报志愿的时候没人能帮你,很多专业都不知道是啥就报,就听上去好听就报。
当时高考都是自己管自己,什么家里的父母给你弄好吃的,让你睡好了啊,都没有。因为,父母此时正在老家农村干活呢。那个时候不知道为啥那么单纯,晚上9点半下自习,然后还要搬着桌子到礼堂去学到10点半,早上又是四五点起来看书,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动力。
最后,分享“00后”考生林颖虞的话,让我们轻装上阵:
“你就是你,不是家族的第几代接班人,忘记过去的成绩,高考也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她还在同学们面前披露了自己的一个独门绝活——蒸排骨。她说,如果高考失利了,将来自己还能靠这门蒸出鲜嫩口感排骨的“手艺”养活自己,“造福一方”。
祝考生都能心想事成!
考的全会!蒙的全对!
让我们一起为考生加油,
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高考故事!
【记者】陈芳庭
【策划】只偶
【摄影】朱洪波 等
【校对】杨远云
【作者】
【来源】 南方号~教育~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