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典”是台湾民间最隆重的民俗活动之一。
在台湾台南的北极殿,
刚刚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清醮大典,
这是12年才举行一次的盛会。
乡里乡亲齐聚,
把所有神仙请至殿内,
祈求来年平平安安。
这一次的庆典,
人数之多、场面之众、时间之长,
是300多年来都少见的大规模现场。
除了祭拜、祈福,
习俗中最重要的还有办桌,
顾名思义就是“办一桌宴席”的意思。
在闽南文化中,每当有婚丧嫁娶时,
主人都会在路边、庭院等空地搭棚办桌,
远亲近邻聚在一起吃饭,
有时还结合精彩的庙会活动。
这种传统的宴客方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但只有在台湾台南才真正原汁原味地被保存了下来。
这次清醮大典的总厨师蔡瑞成,
已经和他的一大家子忙得不可开交了。
自述 蔡瑞成 编辑 谭伊白
我叫蔡瑞成,是一名总铺师,是指别人家里要宴客,我们就拿着刀、锅铲,到主人家帮忙料理食物的一种行业。
这次盛宴在盐埕北极殿举办,是12年举办一次的七朝庆成谢恩祈安清醮大典。这种源于古老农业社会的祭祀祈福形式,已经成为台湾民间最隆重的民俗活动之一。
如果地方遭逢不安宁、五谷失收,民众就会自发地向神明祈福,大致在每年年底至第二年春节前举办。
这次的仪式规模很高,是300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场面。除了北极殿自己的神明,大家还会把临近的天后宫天上圣母、万皇宫千岁爷一齐请来,入殿供奉。
每当有盛典就少不了吃办桌菜。在闽南(泉州、漳州、厦门、龙岩)和台湾文化中,办桌的特色就是丰盛大方。通常一桌有十几道菜色,内容包括凉菜、热菜、汤品、甜点。
而总铺师呢,在闽南语中是对厨师的尊称,特别指走街串巷的办桌主厨。
我是我们家第二代办桌师傅,从75岁的老父亲手中接手了办桌菜手艺和事业。我平日里还会煮料理给育幼院孩童吃,也连续8年在寒冬里开办百桌宴,让流浪汉吃饱饭过年,吃好一顿办桌菜一直都是我心里对于团圆的定义。
这次的宴席有40桌,虽然只能算得上小规模,但准备工作依然从大清早就开始了。我的手下共计8人,爱人和徒弟担当厨师之外,还有6位帮厨,当地又叫“水脚”,负责清洗、切配、汆烫、装盘等前置工作。
今天一桌菜的预算是人民币差不多1098元,特别物美价廉,我们这更讲究人情味,吃得贵并不重要。以前的话,每桌会有14、15道菜,现在因为希望吃得健康一点、精致一点,所以菜品会缩减得比较少,这次一桌是10道菜的规格。
头盘是定调的序曲,面对饥肠辘辘的宾客,阵势和味道都不能输,所以一般以拼盘的方式呈现。
其中有乌鱼子,台湾西南沿岸的珍稀海货。九孔和中卷也是极具代表的海货,简单白灼,用于凉拌。九孔俗称台湾鲍鱼,个头要比鲍鱼来得更小,口感更爽弹。
第二道菜就是红烧蟹肉海鲜羹,整桌菜成不成功最主要就是看这道菜了。因为这道菜甜酸咸拿捏不好的话,宾客嘴巴厉害的一吃就知道做菜师傅的水平,所以是非常考验师傅实力的一道菜。
要说到最麻烦的一道菜,就是凤梨栗子扣全鸡了。从开始制作到完工的话要10个小时,所以这道菜我会在店里面先处理完。
它是我的保留菜式。用的是松动骨头的焯水整鸡,煲至软烂脱骨而不散需3小时以上。
还有一道八宝米糕也是台湾办桌常见的菜。其实就是糯米饭,但原料十分丰富,有鱿鱼干、虾米、香菇、胡萝卜等,上面盖上蒲烧鳗鱼,才算完成。
饭后主人还会殷勤地招呼打包剩余的菜肴,让没有到场的人分享,突显十足的宴客诚意,也充满浓浓的人情味。所以在台湾中南部和闽南地区,家里不管婚丧葬娶,台湾人很少去饭店宴客,而是通常会在家门口“办桌”。“鼎灶路边摆,酒席沿街设”就是这么来的。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是骑着摩托车,后面载着钢板刀具、油桶,带我到处去主人家里面办桌,那个感觉就好像有一点点像游牧民族。
办桌厨师通常都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做完了东家做西家,所以蔡澜先生叫我们“流浪的厨子”。有一些年轻人或许不喜欢这种吃饭方式,我们家的小朋友也没有接手我这一行,或许这个行当有一天也会慢慢消失,等他们想吃的时候就只剩下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