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文人墨客,没有不喜欢饮酒的。
酒不仅能催眠自己,让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摆脱外在世界的郁闷和苦涩,还能激发文人墨客们的创作灵感,使之写下流传千古的佳作。
杜甫还为此写下了《饮中八仙歌》,分别用诗歌讲述当时最喜欢饮酒的文人墨客。贺知章毫无疑问位列第一:“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而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仅位列第六:“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还仅仅只是两位,足以看出来当时他们有多喜欢喝酒了吧!贺知章喝酒非要喝得骑着马自己晕晕乎乎好像在乘船,眼睛好似落在了水里,在井底醉眠;而李白连天子的命令都不听,抱着酒罐摇摇晃晃还自称是酒中的仙人。
王维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美酒:“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晏殊没事时就边听新曲边喝美酒:“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范仲淹想家人了也喝上一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也曾经说:“诗酒趁年华”,趁着自己大好年华去喝酒去写诗吧!就连“才女”李清照也是个爱酒之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可见,文人墨客是多么的离不开酒!
还真是应了曹操那句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喝酒也有不好之处,李白也曾说:“举杯消愁愁更愁”,而且对身体也不大好。
黄庭坚在妻子去世后,曾发誓戒酒,但在被贬黔州时却忍不住破戒,还写下了:“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不喝两口,我怕别人笑话我。其实就是抵挡不住酒的诱惑,想喝,找个理由开脱罢了。
然而,快步入“花甲之年”的与苏轼齐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是真的想把酒给戒掉,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不然的话,自己的身体都要被“酒”给拖垮了。
辛弃疾,我们知道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一位充满着爱国热情的爱国豪放派词人,也是孤身一人闯入敌营取敌首级的大将军、军事家。就连在他临终时,嘴里依然高喊“杀贼!杀贼!”。
但是,辛弃疾和大多数主战派一样,在当时一直饱受排挤。这首词写于公元1196年,被人弹劾,闲居瓢泉,心中充满了抑郁苦闷。
一方面,是闲居的“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方面,为了自己那年老的身体着想。于是乎,他誓言戒酒,竟与酒杯对话写下这下面这首词,可谓是句句妙趣横生滑稽幽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词的上阙说明了发誓要戒酒的原因。
开头一句便以命令的口气叫酒杯来到自己身边,作批评状,口气也是厉害,直接用“老夫”说:“老夫今天,要来整饬一下自己的身体,酒杯你给我听好了!”
我喝完酒很长时间非常渴,喉咙也像烧糊的锅异常疼痛难忍,而且睡觉呼噜震天响。
随后酒杯便回应他:“你看看别人刘伶,享受生命之人,喝酒醉后不省人事了,大不了就是死呗,埋了就成,多么快活、多么潇洒!”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他出行时常常带着一壶酒,命仆人扛着铁锹跟着,旁人好奇,他道:“要是喝醉死了,就直接当场埋了。”
酒杯啊,酒杯!我视你为知己,你却说出如此薄情之话,我真是看错你了,真令我心寒啊!
辛弃疾明显是将酒杯当成了自己的好友,对话中,将词人因酒拖垮身体,想要戒酒的原因描写得活灵活现,无奈却妙趣横生,使人读起来忍俊不禁。
词的下阙词人对待酒杯的态度有所强硬,甚至有了点点威胁,还阐述了某些道理。
喝酒如果伴着歌舞,那酒便变成了鸩毒,越喝越上瘾,最后害了自己。何况不管怨恨的大小,开始都是来源于爱;事物没有美和恶之分,一旦过度使用,就会变为灾害。
讲述了“度”的道理,凡事不能过度,过度了伤人伤己。
想到酒有如此多的危害,词人接下来由强硬的态度转变为威胁酒杯:“听你刚才的话语,你不要留下且快快离去,否则的话,以我现在的力量,我还是可以将你摔碎的!”
酒杯无可奈何地回答道:“你赶我走,我便走;但你如果需要我,我肯定会回来的!”
全词到此就已经结束,但是词人辛弃疾和酒杯的对话,却是寓意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综观全词,此词用了寓言式的写作手法,句句妙趣横生滑稽幽默。表面在写词人辛弃疾为了戒酒和酒杯展开的对话,实则通过他们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度”的道理。
怎样把握自己人生中的“度”,是我们一生都要去学习的。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