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我每学期都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课,讲授宏观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每学期末我都会给同学们写上一些心里话作为临别赠言。这是2018年秋季学期“中国经济专题”课的临别赠言。因为已经临近春节,所以也可算是给同学们的新春寄语。】

2018年秋季“中国经济专题”课上的同学们,大家好!

又到了每学期课程结束后给大家写临别赠言的时候。本来应该几周前期末的时候就给大家写,但一拖延就到了现在。不过也好,正好值此新春佳节之时祝大家顺利完成了2018年秋季学期的学习,并祝愿大家新春快乐,猪事如意!

从2014年秋季学期至今,我已经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给同学们讲了9个学期的课。每年秋季学期讲宏观经济,春季学期讲金融。秋季宏观课的名称有过几次修改,从最开始的“面向中国的应用经济分析”到后来的“宏观理论”,再到2018年秋季学期的“中国经济专题”。课名虽然改过几次,但内容都是一样的——用严谨宏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经济现象。几个学期的课程内容最后凝结成了《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这么一本书,即将在今年春节之后出版。按惯例,我会请这学期总评成绩排前八的8名同学吃海底捞。如果出版时间赶得上的话,我会给这8位同学每人送一本签名本。

不过,不管最后的总评成绩如何,大家在这学期付出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也让我十分欣慰。从课程讲义的分量大家也能看出,我这门课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因为“中国经济专题”是国发院的必修课,培养计划规定这课的学分数只能是2个。我特别跟学院办公室申请了,才把每周的学时数从2小时增加到了3小时。但即使这样,讲起来仍然有些仓促——毕竟我的课程讲义是按照4学分的课程容量来设计的。

所以可以说,这学期我是试图把4学分的课程内容压缩到3学分课程的学时中,在一门2学分的课程中讲给大家。大家学起来会辛苦一些也是很自然的。不过也可以反过来想,大家在一门2学分的课程中听到了3学分课程的讲授,学到了4学分课程的内容,其实是赚到了。究竟是选了一门负担超重的课程而亏大了,还是选了一门内容超多的课程而赚到了,取决于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从各个渠道获得的反馈来看,我估计还是感觉赚到的同学占了大多数。

正如我在上学期“金融经济学”的课程临别赠言中所说的,我和大多数同学的缘分可能就止于这一两学期了。我希望在这短暂的一段时间里给大家的行囊中装上足够多的储备,让大家在未来的旅程中能走得更顺利一些。这样我才感觉对得起自己的付出,更对得起选课同学们的信赖。

回到“中国经济专题”这门课本身。这是北大国发院的一门必修课,长期由林毅夫老师讲授。十几年前我在国发院读博士的时候就上过这门课。在我的印象中,这门课的特点是用严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释中国现实问题。这也是我在这学期,以及前几年的宏观课程讲授中所秉承的原则。回想起来,当年在国发院求学时种下的种子,在我这里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了大树。然后又轮到我来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种子。缘分之奇妙,大概就是这样了。

秉承这样的原则,我希望同学们在学完了这学期的课程,尤其是考完了期末考试之后,记下的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理模型,而更多是分析阐释中国经济的逻辑,并且能够将这些逻辑用浅显语言给没有太多经济学背景的人讲懂。这样,大家学到的才是有生命力的知识、才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现实乃至改变现实的工具,而非一些看似漂亮却无大用的东西。

现实世界往往是复杂的。主观与客观纠缠在一起的经济社会,研究起来更是比自然世界困难得多。因此,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解释者的主观偏见。我课上讲授的内容也不例外。我用我还算满意的方式讲出了中国经济的故事,很多地方也自认还算讲得比较到位。但这绝不代表我讲的就一定对。因此,尽管在期末考试中我会以我的观点作为考卷的标准答案,但有关中国经济的真正标准答案还需要大家自己去发掘、去发现。但我希望通过这学期的教学,让大家建立起了判断答案好坏的标准——不故弄玄虚、不迷信经典、以是否能够说服自己内心为标尺、并以实践为最终判定标准。中国经济总是常为新的,所以解读中国经济也没有什么最终答案。但胡适说得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种欢喜我时常能感受得到,也希望这种欢喜能陪伴同学们一生。

正如我在这学期的第一节课里给大家说过的,我们正有幸而身处历史时刻。根据经济学家麦迪逊的估计,用占世界经济规模的比重来计算,在过去两千年里,世界上曾经有过三个世界第一——印度、中国和美国。在19世纪,随着我国屈辱近代史的揭开,中国从第一的宝座跌落,并一落千丈。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世纪初的1/3一路下降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不足5%。改革开放逆转了这一切,让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快速回升。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GDP也将超过美国,重回世界第一。一个曾经的世界第一跌落宝座,却又浴火重生,重回第一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但这却又真切的在我们眼前发生,并且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变成现实。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是何其有幸。

2018年10月23日,北大林建华校长在其离职演讲中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生命和奉献是有限的,而北大是永远的。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所经历的,只能是她历史长河中的小小的涟漪,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也许很快被人们忘记,但正是这日日年年、点点滴滴,才汇聚成了北大的不朽之魂。”

林校长讲的道理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成立的。中华民族是一条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巨绳。这条绳上缠绕的每个人都因为这条绳而获得了高于自身的意义,可将其血脉回溯到历史的起点,并将其生命延续到未来而直到永远。这条绳上的前辈们用他们的努力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这个复兴的进程是否能延续、将走向何方,决定于我们这代人。如果我们在这条巨绳上打下了一个丑陋的绳结,一千年、两年后的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时都会抱怨我们搞砸了事情,断送了千年难遇的机遇。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对所学的东西会有全新认识。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既不能被高估,也不能被低估。亲身经历告诉我,经济分析者们就经济问题展开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宏观政策的走向,而中国经济中的许多乱象也都缘于对经济理论的误解与误用。所以,我在北大开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一开始就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和研究习惯,让同学们有参与现实政策讨论并做出判断的能力。在不久的未来,不少同学会成为这些论的参与者。同学们能否在这样的讨论中明辨是非,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政策方向是否正确,效率是高是低,并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课上所学的东西可能并不起眼,但它是汇聚成中国之不凡的诸多平凡中的一员。因此对同学们来说,这学期课程的学习不应是终点,而更应是起点。

我曾经跟不少同学在私下交流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观点。现在我要借这个机会跟所有课上的同学们再说一遍:我们这门课的教学是否成功,同学们是否学有所成,不在于大家在考试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分数。如果在未来,有同学能直视我双眼而自豪地说出“中华复兴有我的一份贡献”,我这门课才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我会满怀希望、并充满信心地等待着来自同学们的好消息。

徐高

2019年2月4日(农历戊戌年除夕)

PS:感谢郑晓蒙同学提供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