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寒”是寒冷,“暄”即温暖,“寒暄”的字面意思就是“寒暖”; 原作名词或形容词之用,在此是把它动词化了,变为嘘寒问暖之意,即指在 双方见面互致问候。如果按常理,既然寒暄是问候对方冷暖,就应该像英国 人一样,多打听讨论一下天气就可以了。

  但在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传统的 寒暄语中多不关心天气,更多涉及的是问及吃喝行居或表示敬意等,如“吃 (饭)了吧”、“到哪里去呀”、“干什么去啊”、“久仰”、“幸会”、“别来无 恙”、“那阵风把您吹过来了”、“您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见谅见谅”等等, 上述寒暄,全部无关冷暖,所以我们常说的寒暄只是一种见面问候的指代而 已。

  现在很多传统的寒暄语仍活跃在人们的口头问候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是我国见面礼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寒暄,既有形式的场面应酬,也有彼此的真心问候。它一般分口头和书 面两类。口头寒暄又分与生人的寒暄和与熟人的寒暄两类。与生人的寒暄多 是初次见面的客套话,比较正式一些,如“久仰”、“幸会”、“你好”、“很高 兴能认识您”、“早听说过您的大名”,等等。

  与熟人之间的寒暄则真心随意, 熟不拘礼,如:“吃(饭)了吧”、“到哪里去呀”、“干什么去啊”、“好久没 见了”、“你气色不错”、“今天的风真大”等等。书面寒暄,一般写在书信正 文的开始,如“见信如面”、“分手多日,近况如何”、“奉读大示,心折殊 深”、“久不通函,至以为念”、“音问久疏,唯愿一句康适”等等。

不过在众多的寒暄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当属“你吃了吗?”这一句。在外 国人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按现代人的眼光看,也觉得老祖宗怎么传下这 样的寒暄呢?其实见面问吃,来历颇久。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赵国大臣触 龙上朝,面见赵太后,有“日食饮得无衰乎”的寒暄语,意即问候太后天天 饭量还不减吧。

  问吃的寒暄,究其缘由,大多数人认为在古代,我国是一个

典型的农业大国,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粮食无法得到充足供应。在饥饱无法 保障之下,吃饭问题非常受人们的重视,民以食为天,反映到民俗的口头寒 暄称谓上就是唯“食”为首。现代人虽然还是以这种方式寒暄,但并不关心 其来由,而且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已经和这种寒暄说再见了,代之以“你好” 之类简短明了的国际通用寒暄。

  不过,这种寒暄称谓上的替代有其利也有其 弊,因为一句“你好”,更多是一种形式与流程,体现不出双方的亲疏关系。 相对而言,原来问吃问喝问行的寒暄或可稍微弥补其短弊。

在古往今来的社会人际交往中,必要的寒暄既可表示友好和敬意,又缩 短了彼此心理距离,为相互沟通创造融洽的气氛,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即使是形式上的书面寒暄,也是如此。

  在古代,人们把寒暄归为必需的交际 礼仪,如果一方没有必要的寒暄,不仅有失敬无礼之讥,而且会惹来很多麻 烦。如五代时期,盘踞南方的吴越王钱镠在给当时朝廷官员安重诲的一封公 函中,因“不叙暄凉”惹怒对方,不久安重诲唆使皇帝下诏削去了钱镠吴越 王的称号。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见古代人对寒暄甚至是书面寒暄的重视 程度。

总之,在传统的交际礼仪中,寒暄是一门不小的学问。认识这门学问是 为了更好地发扬其优秀部分,古为今用。但在交际寒暄中,有不少古今通用 的基本原则历久不变,如年轻人先向年长者寒暄,身份低者应先向身份高者 寒暄。

  寒暄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但一定要简洁友好、自然大方。在技术 层面上也有规可循,如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迅速选择和切入双方 都感兴趣的具体话题;然后再进一步讨论,拉近双方的距离,建立相互的认 同感。同时要不断调谐气氛,防范各种意外情况,如话题不对,要尽早换掉; 讨论不能深入或不利于建立认同感,则要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