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花信海棠花美诗八首: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春分节气长达15天。这是一年中春季的正中,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阳光温暖,草木丛生,韶华盛极。但是春分时节虽然整体温度是上升的,但是此阶段,正是海上暖湿气流占据大陆之时,冷暖空气相搏,形成多变的雷雨气候。晴的时候是艳阳高照,雨的时候,温差增大,甚至有倒春寒的现象出现,几日晴,几日雨,往往花开花落,瞬息之间,比如桃李杏花,正逢盛花,往往此时春雨风寒,花落狼藉。
但是饶是这样温差之大,有甚于冬寒的料峭里,却迎来了海棠花的花信和花期。它们像迟到晚起的少女,还带着朦胧睡意,但却元气满满,开在春雨春寒里。
二十四番花信风,将海棠列在春分花信的首位。虽然二十四番花信风正式被记录花名是在明朝,但是从历代诗词里可以看到,在宋朝,海棠花就是春分花信,为人们共识接受。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头已带酸。
老去懒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
著书敢望垂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
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南宋 · 陆游 》春寒连日不出(1176年2月) 》
春分时节除了暴晴的太阳,让人感觉春之明媚,同时还有春寒或者倒春寒,南北气流的交缠对峙,不仅雷雨增多,而且北风吹雨或者雪,其湿冷更甚冬天。以至于很多人此时会感冒生病,甚至躲在家中,度过这绵绵冷雨的春寒期。
然而海棠花却开了,还有辛劳的燕子,在风雨中衔花衔泥,垒着迁徙回来后的新窝。
此时的陆游41岁,滞留在四川并且仕途不顺已经免职的他,在 杜甫草堂 附近 浣花溪 畔开辟菜园,窗外是连绵春雨,泥泞小园。这是杜甫曾经住过的地方,对于他来讲,有精神上的安慰。
正是春分,而春寒春雨已经有好几天了,他关在家里,只是看着园子里的海棠花,还有燕子。此时园子中的早梅已经绿叶成荫,青梅如豆。
他回避的不止是春分时节的寒冷,也是世事的寒冷,看着园子中此时盛开的海棠花。
杜甫在世,虽然没有一句诗提及海棠,但是宋朝人认为,杜甫是因为海棠花好,又是他母亲的名讳,所以深爱不言。此时的陆游望着春雨后黄昏里的斜阳海棠,在想些什么呢?
世事翻云覆雨,而他以杜甫为精神的坐标,爱国忧国,从未动摇。
说起杜甫诗中没有海棠,还真是可以值得解一解的谜题。
至少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代,海棠花是作为四川本地的山花,还不为大众所知晓。或者杜甫所在的四川草堂,当时并没有海棠,或者有海棠,不算名花,没有掌故。唐玄宗的宫廷之中种植有海棠,并不稀奇,因为从隋炀帝开始起,就让各地进贡本地特殊的花木花卉。但是说唐玄宗形容杨玉环像海棠春睡,则是杜撰。因为当时的海棠,不叫海棠,叫作棠梨,就是野生的梨花。
中唐的薛涛一直生活在四川,她最初将海棠称为棠梨,应该是当时的共识,只不过这种棠梨,开的是红色的花,而一般的棠梨开的是白色。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中唐 · 薛涛《棠梨花和李太尉 》
没有资料显示薛涛离开过四川,也就是移植种植海棠花,都是在四川本地进行。也许得力于薛涛喜欢海棠,所以她的浣花溪是种满这种红色的棠梨的。
她说,这里的溪水春涨,春雨正好,正是移植树木的好时期。那么古人种树往往选在春分左右,因为雨水充足,温度适合,成活率高。
她说自己为什么栽种棠梨花呢,因为这种棠梨,开花时,深红浅红繁茂,压在枝头,别有一种动人的春色。
所谓的浣花溪,就是薛涛在这里种植她最喜欢的红色的棠梨。
这种红色的棠梨耐寒,且枝条生长快,很快,浣花溪就以红色的棠梨闻名。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中唐 · 薛涛《海棠溪 》
海棠开始应该叫做棠梨,红棠梨,或者海棠梨。当然已经无法知道这个“海”是四川当地的口音,还是文人们特地为这种红色的棠梨正名。
但是薛涛是棠梨,海棠,两者都用,当时的诗中,也多有海棠梨,来表示这种花和白色的野梨花的区别。
这是薛涛得意自己的浣花溪,开花如霞,落花染水,水中的鱼儿也游弋在花中,身上带着海棠花瓣。
海棠花的开花期和落花期染红了一溪流水,上下红影,蔚为壮观。
四川人还有薛涛最初将海棠叫做棠梨,是有缘故的。
因为这种山树,花型伞状垂悬,类似棠梨,且和棠梨一样具有极强的野生能力。在深山里作为杂树,仲春一树红云,那还是山地土质相对贫瘠。一旦人工移植到水边,那爆发的生命力,可以说是爆炸似的。棠梨树曾经作为优良砧木引种美国,结果这种树在美国成为了最易繁殖的树种。
海棠也有棠梨的这种特性。
薛涛的浣花溪,不出两三年,已经是海棠壮观的海洋。
而海棠真正走出四川,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的官员士子来到四川,看到了海棠花的繁盛和奇特,留种带树,原本就是唐朝官员的农业必修课。很快,海棠就处处有之。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文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唐 · 温庭筠《菩萨蛮 其四》
晚唐时代,长安洛阳也遍种海棠。这首诗写了盛春园林仲春之美。
池上的水鸟锦绣斑斓,水上的细纹随着水鸟的行迹而涟漪扩散。
池上种着海棠梨,这种花树,在仲春的雨后,在晴光里,花满树枝。
那女子用美丽宽大的袖子遮住笑脸,看着一片春光,草地上花枝下,蝴蝶飞飞。
忽然她就不开心了,因为这么美丽的花朝春分,她的丈夫却在边关,且很久没有写信来。
和这首词对照的是上世纪敦煌发现了的唐朝的曲子词
“东风吹绽海棠开。
香麝满楼台。
香和红艳一堆堆。
又被美人和枝折。
缀金钗。”唐 · 敦煌曲子《虞美人 其一 海棠开二首 》
这是敦煌晚唐五代时期,留守在这里的歌女唱的歌词。
东风吹开了海棠花,那花香溢满楼台。
花香和花艳锦绣如云,一堆又一堆。美人们攀折花枝,戴在了头上,点缀着头上的金钗。
这说明在晚唐,长安和洛阳也到处是这样盛开的海棠花。
而守卫在敦煌的将士,最爱听的,就是歌女们带着家乡美景的歌。海棠花开,心爱的恋人,家中的妻子,必定是折着海棠,戴在头上,那是他们心目中的家国和眷恋。
“浓澹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
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 蜀中赏海棠(883年) 唐末 · 郑谷(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
等到晚唐的郑谷来到四川成都时,这里经过百年,已经成为海棠花的海洋。
而杜甫的草堂和薛涛的浣花溪,早已经被美丽的海棠所覆盖。
杜甫死后扬名,很多人寻访杜甫生前踪迹,仲春时节映入眼脸的,就是满山满溪的海棠。
他自己大约也不知道海棠花是在杜甫死后才发扬光大,所以好奇如何杜甫不肯留诗到海棠呢?
或者也有,那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难道没有海棠花的影子吗?
至于说杜甫因为母亲叫海棠,而不写海棠花,就属于宋朝人的杜撰了。
问题,就在于海棠花的绚烂和美丽啊。
“濯锦江头千万枝,当年未解惜芳菲。
今朝得向君家见,不怕春寒雨湿衣。”北宋 · 韩维《杜君章家赋海棠二首 其二 》
这是写四川锦江边上的海棠树,开花时千枝万枝的绚烂。
年轻的时候,不懂海棠花的美好,如今我看到你家里有海棠花,我不怕春寒冷雨,也要前来看看啊。
那么他为什么年轻时不喜欢海棠,而现在却喜欢呢?
海棠花娇艳繁茂,震撼人们的视觉,但是这不是海棠花美的全部。
海棠在于保留了山地花树的明显特征,就是耐寒。
春分时节,是倒春寒严重的时期,很多花卉,比如桃花李花杏花,都在这样的寒冷里随开随谢,但是迎着这有如冬冷的春寒,寒雨凉露,晓风夜雪,海棠花,却带着娇媚的神情,绚烂开放。
花朵富丽,姿态优雅,占尽春雨春风。
它代表坚韧,富丽,低调的傲然,能够在寒冷里开放的虽然不只海棠,但是能够像海棠在寒冷里开出动人妖娆的,还真不多。它仙美,大气,慵懒,却又高洁。
年少的时候,或者很多人并不喜欢海棠秾丽的花开,可是当你经历了人生风雨,才发现她的可贵和可爱。因为你能在人生的寒冷里,将一种姿态,很自然坚持到底吗?
所以宋朝人虽然写了无数的梅花诗,简直梅花就是国花,但是我告诉你,他们更喜欢海棠。
他们愿望一生优雅,像海棠一样,根扎寒苦,却能够有一种雍容的富贵之美,所谓玉堂春富贵。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宋 · 陈与义《春寒 》
这首诗写了海棠春寒之美。
仲春二月的巴山蜀水,到处是恶劣的寒风,连人都逃避这种寒冷,躲着不出来。
但是海棠花开了,开出了胭脂样的色彩,它就站在春寒春雨里,是俏丽,是守望,是傲然,是最美的红花,是笑颜。
所以苏轼爱海棠,辛弃疾更爱海棠,那娇美是表,豪放是底,开出一片风雨中绚烂来。
莫道春分春雨冷,寒上海棠遍是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